基于网络安全的部队信息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
王娟
武警西宁支队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摘要:网络作为部队通信的核心工具,不仅是连接各类作战系统的关键,也是作战指挥与控制系统的基础。实施高效的网络防护与管理策略,是优化部队信息网络整体效能的关键步骤。文章深入剖析了当前部队网络安全领域面临的具体威胁及形成原因,进而探讨了强化部队网络安全防护与管理的核心方法,望对提升部队通信过程中的网络安全防护与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网络安全 部队信息安全 通信安全
引言:信息技术的军事化应用日益加深,促使网络成为作战指挥高效融合的核心基础。当前,部队通信领域广泛利用军事综合信息网、指挥专网等基础设施及业务网络平台,实现了广泛覆盖与远程协作能力的明显提升。然而,伴随而来的是网络安全领域的严峻挑战和潜在威胁,需要采取多元化、综合性的防御策略,才能够确保部队网络通信的保密性、完整性与服务连续性不受不法侵害。
一、部队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及原因
(一)物理链路容易遭到破坏
军队作战单元广泛分布于各地,驻地环境条件多样,计算机网络所依赖的物理连接线路穿越的地形与地貌极为复杂,其中涵盖了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等恶劣的自然环境区域。除此之外,还需要应对可能由无意或恶意的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风险,这些因素都不能被忽视。
(二)逻辑防护容易遭受攻击
部队通信网络系统虽与互联网物理隔离,但是内容部兵种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大型城域网结构,容易遭受蠕虫、木马等病毒程序的入侵,该类型的病毒能在系统内迅速传播,从而引发网络故障甚至是全面瘫痪。更为严重的是,病毒程序能直接操控用户终端,对敏感信息进行窃取,导致涉密数据泄露[1]。与此同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系统软件中存在安全漏洞,若被他人恶意利用,将对我军通信网络构成直接且重大的安全威胁。除此之外,网络设计上的潜在缺陷,使得外来用户有可能采用黑客手段进行非法入侵,在系统内布置恶意软件,对内部计算机和服务器发起攻击,进而引发落网瘫痪。
(三)网络安全意识淡薄
当前我军通信网络建设现状反映出,我军存在重视建设投资而相对忽视管理与防护的问题。官兵在使用和管理网络时,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常因误操作、密码泄露和未经许可从互联网下载软件等行为,对通信网络构成潜在的威胁[2]。与此同时,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在网络监管方面存在疏忽,工作中心多放在保障网络通畅上,而对可能影响系统安全与稳定的因素缺乏充分的重视与深入的研究,暴露出安全防护意识不足的问题。
二、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与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网络系统设计,堵住安全漏洞
一方面,针对我军网络信息安全组织体系的现状,部队需建立涵盖领导层、网络安全防护专家团队、职能管理部门及执行层的综合管理体系。领导层担任网络安全防护的顶层决策角色,负责制定网络安全的总体目标、审核安全策略、规划安全保障体系框架,并主导关键安全决策的制定。网络安全防护专家团队则汇聚军内外信息安全领域的权威专家,致力于深入剖析我军网络安全防护的复杂问题,为领导层提供基于专业视角的策略建议与解决方案[3]。职能管理层需广泛覆盖各级网络业务的主管部门,承担网络安全防护政策法规的编纂、标准体系的建立、规划方案的实施、安全策略的部署等核心任务,同时统筹系统的构建、技术研发、安全评估、人员培训、日常安全运维及监督检查等多元化管理职责。执行层则由各级网络安全防护部(分)队构成,负责直接执行网络风险辨识分析、安全状况检查、认证管理等日常性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及时汇总并上报安全防护态势,积极贡献改进与优化策略建议。
另一方面,实施部队网络的物理隔离策略至关重要,即在部队内部网络与外界网络间构建稳固的物理屏障。此策略严格规定,接入部队通信系统或内部局域网的计算机必须杜绝与国际互联网的直接连接。若因工作必需而需接入互联网,必须使用专用计算机,并确保该设备不含有任何机密信息。此外,当有人员需要使用移动硬盘或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在此类专用计算机上进行数据操作时,也需确认计算机内不存有涉密内容,以防止潜在的木马程序等恶意软件通过计算机侵入移动存储设备,自动复制存储数据至计算机内预设的隐藏文件夹,从而有效规避信息泄露的风险。
(二)严格网络安全管理,降低网络安全事故风险
强化部队网络信息安全需要采取严谨有序的管理措施,首先,需要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由于军队信息网络安全的复杂性,所以该机构应由部队的高层直接进行领导,制定某一核心业务部门作为主导,汇聚跨部门人员共同参与,核心职责是策划网络信息安全策略,监督、检查并引导安全策略的贯彻执行,同时负责汇总、评估并应对信息安全时间及潜在的风险。其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体系需要包含系统维护规程、软件安装审核流程、上网信息审批、登记制度、网络终端操作标准以及数据库管理规范等,通过法律规章的制定与执行,使网络使用行为标准化,从而实现网络环境的稳定和安全,进一步提升部队整体网络信息安全的可靠性。最后,加强部队网络安全防护与管理的核心在于强化人的因素。在新形势下,需要对部队保密教育进行创新,以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目的。部队需要定期举办保密教育活动,讲解国内外保密工作的最新形势,深入剖析军队内部泄密事件的根源与教训,以此警醒违规者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全体官兵的保密意识与自我防护能力[4]。针对官兵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知识匮乏、专业骨干不足及自我防护技能薄弱等问题,部队应组织保密与网络技术的专业骨干接受系统性的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从而对网络防线进行加固。
(三)建设安全防护专门队伍,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网络安全防护中心承担军队日常及战时网络安全事件应对职责,各单位安全防护机构则主要负责本单位的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并与上级机构进行紧密的配合。针对我军网络安全防护实际需求,建议在实践中建立三级层次防护体系:一级设于总部,主要负责全局性网络安全防护业务的管理与指导;二级覆盖各战区,专注于区域内网络安全防护的管理;三级则嵌入各接入网运维保障单位,直接执行接入网的安全防护工作。在此体系下,各级防护中心保持业务指导关系,日常遵循层级管理原则,但在紧急或重大作战任务时,可灵活简化层级,实现越级指挥与管理。对于无直接业务指导关系的各防护中心,需要建立协作机制,不需要对主次进行区分,共同高效完成网络安全防护任务。
与此同时,网络安全的保障策略需要涵盖软件防御技术与专业人力两方面。各级安全防护中心应合理配置三个核心分队:首先是安全防护与检测分队,整合网络防护与机要职能,负责管理防火墙、网关、密码设备等安全设施,同时持续监控信息网络,对网络入侵进行识别并发出预警,同时分析入侵特征,对系统安全漏洞进行全面的排查。其次是安全事件响应分队,专门处理检测分队报告的安全事件,迅速干预并有效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随后向上级提交全面的事件分析报告。最后是应急保障分队,通过整合通信与指挥自动化资源,负责受损网络、数据库、计算机软硬件的迅速恢复工作,保障网络安全连续稳定,力求最小化潜在损失。
结语:近年来,我军信息网络体系的简称与投入使用,标志着对传统通信模式与手段的革新,明显加速了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极大提升了部队作战智慧的效率、备战训练的效果及整体运行的效能。然而,这一变革也伴随着网络通信安全方面面临着重大挑战。相关部队单位需要深刻的认识当前形势,主动作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强化信息网络的防护屏障,保障通信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从而确保军事通信的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
[1]刘会芳,张瑾,燕雯霞. 部队通信工作中的网络安全防护研究 [J]. 数字通信世界, 2021, (02): 66-67+77.
[2]罗新奇,潘丹,谢佳. 影响部队通信网络安全的因素分析 [J]. 中国新通信, 2019, 21 (16): 137.
[3]丁晓楠,谢佳. 浅谈部队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强化策略 [J]. 中国新通信, 2019, 21 (14): 132.
[4]侯长满. 部队通信中的网络安全防护探析 [J]. 数字通信世界, 2019, (06):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