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妊娠合并胆汁淤积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探讨

作者

秦青

睢宁县人民医院 江苏徐州 221200

摘要: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的肝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胆汁酸在体内的积聚,导致孕妇出现剧烈瘙痒、肝功能异常,甚至影响胎儿的健康。本文通过分析ICP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探讨其发病机制和相关危险因素,结合临床实践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研究表明,ICP不仅威胁孕妇的健康,还会导致胎儿窘迫、早产及死胎等不良结局。因此,及时诊断和早期干预对改善母婴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母婴结局;发病机制;预防措施

引言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主要发生在妊娠晚期的肝脏疾病。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种族中有所差异,但普遍被认为与遗传、激素水平以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ICP最显著的症状是全身瘙痒,尤其集中在手掌和脚底,并伴随胆汁酸在血液中的异常升高。该病不仅对母体产生一定影响,更严重的是对胎儿的威胁,如胎儿窘迫、早产,甚至死胎。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ICP逐渐引起了产科医生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系统探讨ICP的发病机制及其对母婴健康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

1、妊娠期胆汁淤积症的概述

1.1 定义与病因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孕期特有的肝脏功能异常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胆汁酸无法顺利从肝脏排出,导致在血清中积聚。虽然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临床研究表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的变化和环境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遗传研究发现,ICP在一些家族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是在拥有特定胆汁酸代谢基因突变的家庭中。

1.2 临床表现

ICP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严重的瘙痒,尤其在手掌和脚底更为明显。大多数患者在妊娠晚期出现症状,瘙痒通常在夜间加重,严重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食欲下降和轻微的肝功能损害。症状在分娩后通常会自行缓解,但ICP的严重性和母婴结局密切相关,尤其对胎儿的健康影响显著。

1.3 诊断标准

目前,ICP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清胆汁酸水平的检测。当胆汁酸水平超过10μmol/L时即可确诊为ICP。其他辅助诊断包括肝功能检测(如ALT、AST水平的升高)以及临床症状。鉴于ICP对胎儿的潜在危害,及时确诊并进行干预至关重要。

2、妊娠合并胆汁淤积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2.1 对母体的影响

对于母体而言,ICP虽然会引起剧烈的瘙痒和轻度肝功能异常,但在多数情况下,疾病在分娩后会迅速缓解,母体健康通常不受长期影响。然而,ICP会增加某些并发症的风险,如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产后出血等。此外,由于胆汁酸水平异常升高,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肝脏损伤,甚至进展为肝脏炎症或纤维化。尽管这种情况较为罕见,但仍需引起关注。

2.2 对胎儿的影响

ICP对胎儿的不良影响较为显著。高胆汁酸水平可通过胎盘直接影响胎儿,导致胎儿窘迫、羊水过少、胎盘早剥以及早产的发生。研究表明,当母体胆汁酸水平超过40μmol/L时,死胎的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在妊娠37周后,胎儿意外死亡的风险较高。因此,及时监测胎儿健康并根据母体胆汁酸水平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2.3 分娩方式的选择

鉴于ICP对胎儿的不良影响,临床通常建议在妊娠37至38周进行引产以降低胎儿窘迫和死胎的风险。如果母体胆汁酸水平过高或胎儿存在严重窘迫迹象,则可能需要提前终止妊娠。对于部分病情较重的孕妇,剖宫产可能是较为安全的选择,以确保母婴健康。

3、妊娠期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机制

3.1 激素因素

妊娠期间,母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显著升高,特别是在妊娠晚期,这会对胆汁分泌和肝脏胆汁酸排泄产生影响。研究发现,雌激素可以通过抑制胆管细胞膜上的胆汁酸转运功能,加重胆汁淤积。雌激素水平的过度升高被认为是诱发ICP的重要因素之一。

3.2 遗传因素

ICP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家族中存在ICP病史的女性患病风险较高。遗传研究发现,与胆汁酸代谢相关的基因突变(如ABCB11和ABCB4)可能导致胆汁排泄障碍,从而增加胆汁酸在血液中的积聚。遗传易感性是ICP发生的重要原因,尤其在存在相关基因突变的情况下,ICP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3.3 环境与饮食因素

环境和饮食因素在ICP的发病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加重胆汁酸的堆积,进而增加ICP的发生率。此外,慢性肝病患者或长期接触某些环境毒素的孕妇患ICP的风险也相对较高。这些外界因素通过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使得胆汁酸代谢失调,进而导致胆汁淤积。

4、妊娠期胆汁淤积症的预防与干预措施

4.1 药物治疗

目前,乌司他丁(UDCA)是治疗ICP的主要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母体血清中的胆汁酸水平,缓解瘙痒症状,改善肝功能。UDCA通过增加胆汁酸的排泄,减少胆汁酸对胎儿的毒性作用,从而降低胎儿窘迫、早产及死胎的风险。此外,抗氧化剂和维生素补充剂在一些研究中也显示出对肝功能的改善作用,但其效果尚需进一步验证。

4.2 定期监测与管理

对于ICP患者,定期监测血清胆汁酸水平和肝功能是确保母婴安全的重要手段。根据胆汁酸水平的变化,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此外,定期进行胎儿监护,如超声检查胎儿发育情况和羊水量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胎儿窘迫迹象,从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4.3 饮食调理与生活方式干预

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预防和缓解ICP。建议孕妇减少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避免摄取刺激性食物,以降低胆汁淤积的风险。同时,保持适度的运动也有助于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胆汁排泄。此外,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也可能加重病情,孕妇应保持良好的情绪管理,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4 分娩计划的制定

根据ICP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分娩计划尤为关键。通常建议在妊娠37至38周之间引产,以避免胎儿在母体高胆汁酸环境中暴露时间过长。对于胆汁酸水平显著升高或伴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剖宫产可能是更为安全的选择。此外,在分娩过程中加强对母婴健康的监护,确保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总结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母婴健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激素和环境等多重因素。ICP对母婴健康的潜在威胁,尤其是对胎儿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改善母婴结局的关键。通过药物干预、定期监测以及生活方式调节,能够有效降低ICP的发生率及其对母婴的不良影响。未来,进一步研究ICP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将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依据,帮助产科医师更好地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阿则古丽·巴拉提尼亚孜.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对母婴结局的影响[D]. 新疆医科大学, 2023. DOI:10.27433/d.cnki.gxyku.2023.001001.

[2]国心. 妊娠合并丙型肝炎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 [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9, 34 (04): 167-168. DOI:10.16286/j.1003-5052.2019.04.073.

[3]赵军,蒋洁,姜孙,等. 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J].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3, 9 (03): 364-367.

作者简介:秦青,1993年9月,女,汉,江苏,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产前,产后,母婴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