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原则在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中的应用
谢文博
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摘要:现阶段来看,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事业单位需要积极进行改革,才能发挥应有的社会服务职能。与此同时,也为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具体落实会计工作时,需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财会风险的发生频率加大,对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带来一定威胁。为能改变此种工作现状,需要根据新会计准则中的基本要求,将会计原则融入到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活动中,借助会计原则指导会计管理行为,提升会计管理活动的规范性和可靠性,以增强事业单位的综合竞争力。下文在对会计原则应用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后,探讨会计原则在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会计原则;事业单位;会计管理
会计原则主要包括重要性原则、实质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明确性原则等。在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会计原则能够起到应有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是提高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抓手。而会计管理工作本身对事业单位的建设发展也具有直接影响,要想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职能,使其满足当代人们的服务需求,则需从会计管理的层面入手,提升事业单位的自身建设水平。为此,研究会计原则在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中的应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在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中应用会计原则的必要性
一方面,有助于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会计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管理质量。在现行的会计管理工作中,很多因素均会影响会计活动的质量,致使会计管理工作需要面临众多挑战,而会计原则的应用,能够帮助会计管理者明确会计工作的重点,并且指导会计人员对管理手段进行有效优化,确保各项管理任务的准确落实。会计原则的有效准确落实,还可正确指导会计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降低人为因素对会计活动质量的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有助于强化事业单位的运营决策水平。在具体的运营管理活动中,准确执行会计原则可以保障各项管理活动的秩序性。如进行会计核算时,会计原则的落实可以避免出现核算误差,且通过有效的信息评估,帮助单位领导人明确自身的经营状况,使其加深对单位偿债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的了解,确保能够根据单位自身的发展实力作出正确的决策。在会计活动中产生的各类信息数据能够为具体决策工作的落实提供可靠的依据,在会计原则指导下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侧面提升了单位运营决策的质量。
2会计原则在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基于重要性原则强化会计活动准确性
事业单位在实际开展会计管理工作时,要积极落实重要性原则,做到对重要会计信息的有效区分。目前来看,我国的一些事业单位需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会计管理工作的意义十分重大,为能有效推动单位事业的有序发展,需要就现有的业务活动进行具体区分,即将其合理划分为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两个部分。后续进行会计核算时,要将工作重心放在主营业务上,认真对待主营业务的核算工作,尽可能避免出现失误现象。实际工作中,对单位的业务往来进行监测,如遇到涉及金额较大的业务活动,需依据重要性原则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梳理和整合工作,从源头上规避会计管理问题。另外,有关预付账款的活动,则需遵循重要性原则做好资金往来的记录工作,谨防出现资金收支不明确的问题,切实提升会计活动的准确性。
2.2基于实质性原则提升会计核算质量
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管理工作时还需遵循实质性原则,实质性原则的应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在进行资产核算时,要基于新的会计准则对资产管理模式进行更新。在此过程中,要切实保障资产信息的真实性,以提升资产核算的准确性,谨防出现形式化问题。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资产核算的内容众多,其中不乏一些无形资产,此类资产也会直接影响单位收益。为此,在进行资产核算时,要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各类资产信息进行明确梳理,保障资产核算的可靠性,并将一些不真实资产排除再进行资产核算,使其能够为单位建设与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第二,进行固定资产租赁确认时,同样需要遵循实质性原则,唯有如此,才能有效规避风险,提升会计核算的整体质量。
2.3基于客观性原则增强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
会计客观性原则是指导单位会计管理工作准确落实的重要基础,唯有坚持客观性原则才能使单位的会计管理活动与单位实际发展状况相符,使会计管理能够真正发挥促进单位建设和发展的作用。如在内控管理工作中,要基于单位实际状况才能达成良好的内控效果,并且形成符合单位发展的内控体系,有效避免各类风险问题。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需要肩负起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重任,通过对单位业务流程的全面梳理,及时辨别风险问题与隐患,并结合以往的风险发生规律,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最大程度上防控各类风险。在此过程中,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客观性的看待单位中的各项业务活动,同时要明确自身的管理职责,主动与各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确保财务信息同步和共享的时效性,严禁由于责任不明或者财务信息失真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在具体落实工作时,始终坚持客观性原则,积极建立与单位发展实际相符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案,真正发挥会计管理工作的资产管理和保护作用,尽快实现事业单位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2.4基于明确性原则保障单位资金安全
资金管理属于会计管理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具有积极作用。要想切实提升事业单位资金配置水平和资金利用率,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问题,在进行会计管理时,则需有效明确各类资金的使用途径,并且形成较为健全的资金管理体系。同时,建设资金管理台账,对于资金类型进行科学分类,以便准确查询资金去向。因此,在会计管理工作中还需遵循明确性原则,即明确每一向资金的使用途径,加大对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管力度,使每项资金均有明确合法的用途,严禁出现违规操作或者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此举可以有效保障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性,尤其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还需围绕相关工作人员的资金使用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对于出现不明确的资金使用状况,要及时进行问责,并给予相关责任人一定的惩罚,此举能够起到警示作用,有助于约束相关人员的资金使用行为,使单位各项资金的用途更为明确、更为合理,避免出现资金浪费问题。
结语:在事业单位发展中,会计管理工作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能够提升事业单位的经营决策水平,还能切实保障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因此,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立足于会计管理的基础上,及时识别风险问题,并且遵循会计原则,积极落实会计管理任务,有效提升会计管理的整体质量,使各类资产资源得到合理分配与利用,避免出现资源浪费问题。尤其要对资金流向进行严格监管,切实提升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益,使其有更多资金用于加强自身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顾永华.会计原则在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商讯,2023,(16):29-32.
[2]徐同庆.论会计原则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01):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