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对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熊建丰
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中学
摘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推动了课堂教学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变,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和长远发展。大单元教学模式契合了新课标的要求,使得学生在系统化地探究中内化知识,并促进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本论文就立足于此,结合八(上)“物态的变化”教学为例,针对科学探究素养下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开展路径展开探究,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大单元;科学探究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施,促使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到“学科核心素养”,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必备的品格、关键能力,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作为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凸显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倡导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以观察和物理实验作为切入点,引领学生从中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和制定方案、得出结论和做出解释等,使得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促进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从“针对某一点、几个知识点的课堂教学活动”逐渐转变为“聚焦某一专题、某一单元、某一活动”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中,使得学生在结构化、系统化的探究学习活动中,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提炼大单元教学主题
在大单元教学活动中,主题是单元内部各项知识的整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构建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的重要参考。因此,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之前,必须要对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学情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剖析,在精准把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上,从整体的视角科学提炼大单元教学主题,以此引领大单元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1]。
例如,在八(上)“物态的变化”大单元教学活动中,就对教材内容、新课标进行了分析。一方面,从教材内容上来说,本单元以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为主线,结合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引领学生围绕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暂开探究。同时,引领学生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实验探究,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条件,并在水三态变化中理解吸热和放热等物理现象,体会物态变化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从新课标上来说,通过本单元学习能够掌握物质的形态和变化,能够精准描述水三态的基本特征,明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能够通过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学习,结合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掌握自然界中书循环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炼出本次大单元教学主题——水的“72变”,以便于学生在大单元主题的引领下展开探究学习。
二、制定大单元教学目标
目标具备提纲挈领之功效,是大单元教学的方向。鉴于此,教师在实施大单元教学之前,必须要紧紧围绕大单元主题,在物理核心素养的引领下,设置出与学生事情相契合的大单元教学目标,以此引领课堂教学的方向[2]。
例如,在在八(上)“物态的变化”大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基于上述教学内容、新课标分析结果,又对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剖析:八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针对水的三种状态、温度计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尚未上升到系统化地认知层面上。同时,学生对物态是否发生变、物态变化过程和原因尚不理解。鉴于此,教师就在物理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将本次大单元教学目标确定为:①物理观念:能够通过学习初步认识水的三种状态,明确水在不同的状态下可以相互转化,并了解具体的转化条件;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②科学思维:能够通过比较、分类的学习方法,归纳水的三态;能够借助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并发表自己的见解;③科学探究:能够围绕“与水相关自然现象产生原因”的探究,对云、雨、雪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并据此了解水在不同状态中的转化;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对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与判断;④能够通过学习,逐渐养成关注环境、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三、科学设置大单元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素养下,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时,必须要及时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聚焦大单元主题,指向其核心内容、关键问题,为学生设置出层底化的探究任务,使得学生在探究“支架”的带领下,逐渐深入知识本质与内核,并在深层次探究体验中,实现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在八(上)“物态的变化”大单元教学活动中,就遵循自主探究的原则,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了层层探究的任务:
任务一:感受水温。将双手分别置于冷水和热水中,谈谈感受,并思考“人能准确感知水的温度吗?”;以小组为载体,观察不同温度计,并围绕其单位、结构、量程和分度值进行讨论。
任务二:水变冰。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冰融化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海波和石蜡融化、凝固实验,并绘制图像;结合实验图形分析,描绘晶体融化特点;
任务三:水变气。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湿衣服变干的原因是什么?”,设计、开焊水沸腾实验,并对沸腾前后的温度和时间曲线进行绘制,围绕其沸腾和蒸发展开讨论;结合生活中从冰箱拿出饮料表面出现水雾的现象进行探究,探索液化形成的过程。
任务四:冰变气。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做出猜想:“气态你能否直接变成固态”,并据此设计升华和凝华实验方案,并在小组实验操作中观察其现象、分析现象、归纳结论;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雾凇、雪、冰雹、冰冻、樟脑丸消失、冰花等现象,最终围绕“干冰升华过程”展开讨论。
接着,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引领价值,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小组探究等方式,结合教师所搭建的探究“支架”,最终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相关知识的内化,并实现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理新课标背景下,积极开展大单元教学,是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鉴于此,教师应对教学内容、新课标、学情展开全方位、深层次解读,基于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内涵,提炼大单元教学主题、设置大单元教学目标、组织大单元探究活动,使得学生在大单元探究学习中促进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郜建辉.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J].辽宁教育,2024,(19):30-34.
[2]朱香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以“浮力”单元教学为例[J].新课程, 2024,(26):139-141.
[3]钟智明.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设计分析[J].好家长,2024,(3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