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视域下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

赵琰

上海市彭浦初级中学 上海 200435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标准相继出台,体育课的权重和课时也得到提升,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一些学生在想要进行体育锻炼时,却无法找到有效方法,即使按照专业指引也很难进行长期的坚持。因此,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的加入就十分的必要,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体育课堂体验,还能够让学生在“玩乐”式的项目中完成基础运动量,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在拓展训练项目中还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疏解学生的身心压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一举多得。本文以拓展训练为切入点,对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的应用发展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新课标;拓展训练;初中体育教学

引言: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不完全,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大,尤其是在实践中学习的体育项目,因此初中体育教学要充分地注意提升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灵活采用教学方法,保障课堂活力和教学质量。为了避免体育教学的枯燥性和体育教学活力的长期性,丰富学生的教学体验,可以将拓展训练与初中体育教育有机融合发展,为体育教学注入活力和“刺激”,为学生的实践感受拓宽渠道。

1 拓展训练融于初中体育教学发展的现实意义

1.1 遵循新课改发展趋势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国务院办公厅和教育部等机构先后发布了相应的专业文件,明确了初中体育发展的相关方向和意见,以此来提升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益,达成立德树人的体育教学目标。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的融合能够为体育课注入新鲜活力,并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高度融合,也为新教育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动力基础。在此基础下,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体育课堂的体验,提升对体育课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能够更好地感受体育文化的魅力,提升自身的体育技能,强化自身身体素质,促成综合素质的发展。综上所述,两者的联动性发展十分遵循新课改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1.2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拓展训练的活动形式丰富,与传统的体育活动区别大,更多的是对学生思维的考验,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对于项目中的知识认知,而且拓展训练没有标准的规则,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班级内的实际情况对规则进行灵活调整,保障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发散意识。拓展训练项目中以团队活动形式居多,对于集体性的班级教学十分有利,教师可以依据班集体氛围和学生身体素质挑选一些合适的活动,让学生以团队合作形式丰富个人体育技能,还能够强化自身的社交适应力,促进学生的素质化发展。

2 拓展训练融于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发展方法

2.1 创建优秀师资队伍

拓展训练与初中体育融合的可行性发展,离不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调度,对于此,教师需要及时地关注教育部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的最新意见要求,以及创新性的、科学的前沿教育教学方法,及时丰富对拓展训练的认识。学校可以针对教育部和国务院办公厅提出的意见进行集体性的教师培训,及时更新教师团队的教学思想观念,明确初中体育教育的发展性目标,为拓展性训练在体育课中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思想观念的引导是体育教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校方可以及时关注一些运动机构与企业中与拓展训练相关的活动的机会,让教师在与其合作中提升实操技能,掌握相关体育内涵,为教师学习更加专业化的拓展训练知识和体育技能提供助力。校方还应充分重视对体育运动场所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采用更加智能化的运动设备,为学生的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体验,同时需要合理规划体育教学资金,为拓展训练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撑。

2.2 将情景教学与拓展训练相融合

教师可以加强情景式教学在体育课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意识,依据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课堂情景,加快学生的课堂“代入感”。情景式教学与拓展训练的结合能够较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情景参与度,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活动达成情景中的目标任务,同时完成基础体育训练,丰富学生的训练体验。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们放映一些体育视频提前预设课堂氛围,还可以加强对于体育知识的直观感受,强化对于体育文化的记忆力;在条件满足时,也可以让学生们佩戴VR眼镜进行训练活动,提升学生对体育训练的沉浸意识。

2.3 结合中国传统项目

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类型多样且文化内涵丰富,教师可以将现代拓展训练项目与中国传统活动相结合,加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认知,还能够满足基础的体育运动量,实现思想与身体的全面发展和提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当地的环境开展相关活动,并与校方及时取得联系,为学生的发展和项目活动展示提供平台,鼓励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成功中培养起对中国传统活动的热爱和对体育拓展训练的认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五禽戏;自己制作箭靶,学习南山射箭;分设不同小组,学习舞龙舞狮;在无法进行室外活动时,学习棋艺等。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受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魅力和精髓,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文化自信,让学生养成知行合一、勇往直前的精神,提升传承的能量。

2.4 能力挑战性的拓展训练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求知欲和探索性十分强烈,教师可以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设置一些训练项目,同时结合实际状况调节项目的难度,满足学生探索的基础上,激起学生的求胜心,由此引发学生对于拓展训练的求知意识。过于简单的项目,在学生达成目标后,很快就会失去对于它的热情和兴趣,但是不断适当地提升活动难度反而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孤岛求生”项目中,教师可以添加不同学生的身份,身份之间彼此克制影响,增大活动的灵活性和挑战性,刺激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在开展项目活动时,需要充分重视不同班级的整体氛围和学生的身体素质,及时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灵活调整活动的难易程度和活动细节。对氛围活跃、灵动的班集体,可以多开展活动量大些的项目;对相对沉稳的班级,可以增添思维形式的发展,同时不断适当地提升同伴之间的合作量,密切同学关系,激发班级活力;当班级内不同学生之间身体素质差异较大时,教师可以设置体育小组,分别布置不同的任务,保障每位学生的都能够参与训练,同时能够开展层次化教学,满足不同身体素质学生的发展需求,之后组织学生共同合作,避免学生在差异化的项目中产生自卑心理。

2.5 益智趣味性的拓展训练

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给学生带来极大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减少了孩子们的创新机会,遇到问题就上网搜查,寻求师长帮忙,反而忽略了自身的思考意识,如此一来对学生创造性和思维的发展十分不利。对于此,教师可以在拓展训练的项目规则和活动环节中增加益智元素,发散学生的思维,避免形成固有的思考意识,激励学生勇敢尝试和创新,打破思维固有“牢笼”。比如,教师可以在训练前提前预设本堂课的课堂氛围,并在“模拟电网”项目中,增加一些解谜和传声筒环节,给予不同组别学生不同的身份,加强不同环节之间的线索联系,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发现线索和答案,强化拓展训练的整体性,提升学生的项目“沉浸感”。让学生失去“上课”的感觉,加强对拓展训练项目的认同感,在一次次的拓展训练活动中提升对体育课的探索意识和求知欲,不断地加强对体育课堂的喜爱度和认同感。在益智类的体育活动中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能够在项目中满足基础运动量,锻炼身体机能,同时疏散初中生们的心理压力,放松身心,可谓一举多得。

2.6 为学生提供展现机会和平台

对于初中生而言,单调的训练终究不是长期发展的唯一途径,很难保障学生能够对其抱有长期的热情,适当的校内小比赛和专业的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以及对于体育活动的表现心理。国务院办公厅在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表明——完善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的体系,为体育的高水平发展提供基础动力。对于此,教师可以在日常体育拓展训练时就组织一些班内、不同班级的小比赛,为学生的训练成果提供展现平台;教师需要与校方加强沟通,完善校级体育活动举办机制,为拓展训练成果提供专门的展现机会,比如“趣味运动会”;在保障校内比赛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更高层次的相关竞赛,如世青赛、全运会等,并引导学生参加一些相关赛事,如市级比赛,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的机会。

结束语:综上所述,体育教师需要及时关注教育部门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依据此更新自身教学理念,结合具体教学内涵与内容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将拓展训练更加科学的应用到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保障学生个人体育技能的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丰富、拓展体育教学内容,提升体育的权重,而拓展训练与初中体育的有机融合有着重要现实意义,两者高度相同的发展目标和教学内容是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推进的重要助力。因此,为了保障融合发展的顺畅推进,需要融合校方、教师和社会多方力量,进行创新性的体育教学,激发学生对于拓展训练在体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红娜.素质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融入途径探析[J].田径,2022(10):36-38.

[2] 李康珍.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智力,2022(21):36-39.

[3] 王兴美.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途径探析[J].青少年体育,2022(04):128-129.

作者简介:赵琰,女,汉,山东,大学本科,中级,初中体育教育、新课标、新课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