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情境的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

作者

曾铮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摘要: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以任务为主线,将学习任务与真实的情景进行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情境中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实现学生知识体系的有效构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主要针对基于情境的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情境;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策略

引言:学习任务群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实施,鼓励学生以协同合作的方式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情境教学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它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具体的情境中设计和实施学习任务群能够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促使学生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支持。因此,探究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情境的应用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以生活化情境为载体实现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和实施

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在设计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充分考虑,立足于学生关注的生活问题,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对自主阅读任务和集体互动阅读任务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引导学生进入到生活化情境中对文本进行情感诵读,对阅读内容进行积极主动的讨论交流和反思,以此实现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猫》这一课教学活动为例,在学习任务群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对文本内容进行阅读,让学生对猫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解。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家庭宠物介绍展示活动,鼓励学生借鉴课文的叙述方式生动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宠物。因为一部分学生有养宠物的经验,对宠物比较熟悉,他们会积极响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就成功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以上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是建立在真实生活基础之上的,带有系统构建的意味。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前需要通过文本内容的阅读,对文本构建的方式和文本描述的方式进行了解,并对家庭宠物的特点进行分析,并通过语言的组织生动形象的向大家展示自己宠物的生活习性,实现了实际生活与学习任务的有效关联,提高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效果。

二、以体验化情境为载体实现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和实施

为了通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和实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学习活动,比如演绎活动、展示活动、游戏活动、比赛活动等等,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多元化的体验。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创作的机会和表演的机会,让学生在进行独立探索和学习的同时又能够在集体中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进而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将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进行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学习活动的驱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这一课教学活动为例,教师以体验式情境为载体围绕小说的主要情节为学生设计了如下学习任务群。首先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阅读文本,并对小英雄雨来的人物形象进行思考和分析。然后要求学生围绕文本的内容以及文本的主人公小英雄雨来创作课本剧脚本,看一看哪个小组创作的课本剧脚本更加优秀、更加精彩。在学习任务下达之后,各小组成员都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收集相关的资料,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形成了火爆的探究氛围。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指导,确保学生的讨论方向没有偏离教学目标。最后,每个小组需要展示出自己设计的脚本,并相互之间进行评价,选出优秀的脚本。鼓励学生以小角色扮演的形式将脚本生动形象的演绎出来,淋漓尽致的体现出小英雄雨来的机智勇敢和无畏的革命精神,其他小组需要对学生的演绎成果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的意见。以上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和实施是以具体的学习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丰富的体验,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理解和认知,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表演能力。

三、以问题化情境为载体实现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和实施

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习任务群的作用和价值,还需要教师设置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或者任务、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技能,促进学生深层次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宝葫芦的秘密》这一课教学活动为例。在学习任务群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阅读,并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问学生“如果你拥有了一个像宝葫芦这样的神器,你会怎么使用它?为什么?”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选择文章中的一个主要人物,鼓励学生从人物的行为动机、人物的性格特征等各方面入手对其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思考“王葆最初得到宝葫芦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后来他的心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思考和探索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以“努力与成功”为主题组织学生对“宝葫芦带来的不劳而获是否值得提倡”进行辩论。辩论结束之后,为了深化学生的思考,教师设计了如下开放性问题“假如你是文本中的宝葫芦,对于人类的愿望你是如何看待的?你会不会对实现愿望的方式进行改变?”在此问题的引导下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日记或者书信,将自己内心的感受真实的表达出来。在以上学习任务群设计过程中通过一系列问题化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升,进一步深化了教学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和价值,教师需要在情境设计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涉及多元化的情境,并以此为载体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情境中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陆春妍.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以《树之歌》一课教学设计为例[J].现代教学,2023,(20):40-43.

[2]范承锋.基于情境的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3,(12):62-65.

[3]王黎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 2023,(1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