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多方合力早规划,助力就业新征程

作者

温康

阜阳师范大学

一、案例简介:

作为一名毕业班辅导员,在给学生讲解就业相关政策、链接相关资源推进就业工作的时候,学生表示想继续二战考研或考编、考公,还有个别同学暂时没有就业想法,你会怎么做?

二、案例定性分析:

该案例属于毕业生就业观念问题,也是社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几年社会竞争激烈,学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本科毕业生整体考研意向较大,直接就业意向较小,加之学生自我认知不够准确,报考目标难度较大,导致二战考研人数较多;另外,受到疫情影响,“考公热、考编热”愈演愈烈,一味追求“铁饭碗”“内卷”现象严重。另外存在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为优越,家长及学生本人不急于就业,或存在困难家庭学生找不到理想工作过度焦虑,这两种极端的情况都容易引起毕业生存在“躺平”的心态,导致“慢就业”“懒就业”等不良就业观产生。涉及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和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范畴。

三、思路举措:

(一)政策宣讲到位,认清就业形势

1.要用好政策性岗位,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等,鼓励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等;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规划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做好创业政策解读,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激励学生勇担创新创业的时代责任。

2.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179万人,比去年增加21万,用人单位招聘要求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高。高校毕业生由“精英”迈向“大众”,处于“买方市场”。在现在“僧多粥少”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尽早认识真实的自己,引导学生客观分析个人的条件,不要好高骛远。利用好应届毕业生的有利身份,先就业后择业,是破除就业困局的关键。学院要提高政治站位,健全就业工作责任制,要充分利用有利时机,汇聚党政班子、系部主任、论文指导教师、毕业班辅导员、学生班干部及家长,形成多方合力推进就业工作。

(二)收集就业信息,就业关口前移

1.对于就业信息,除校院积极与企业单位搭建平台外,毕业班辅导员、就业指导员等相关教师也应充分挖掘岗位资源,及时分享就业资讯,同时引导学生之间信息互通,面对就业机会要广撒网,做就业的“主宰者”。

2.就业也要抓时机,“早”字至关重要,打好就业工作“提前量”。坚持以生为本,要牢固树立“全员就业”的意识,低年级要利用好《职业发展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基础》等课程,全面分析、掌握自我优势和就业、创业市场特点,抓住校内外实习、实践机会,早做谋划,积极引导“准毕业生”脚踏实地,树立正确的自主择业观、主动创业观和灵活就业观。

(三)建立就业档案,靶向推送到人

1.辅导员要全面调研学生考研数据、就业意向,建立好“一生一策”档案,做好全程追踪,及时反馈更新,结合就业的特定过程,面向学生做好帮扶和指导;将就业档案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分类整理,分析“二战”“不就业”学生原因,深入谈心沟通,全面分析利弊,做好思想转化。

2.为提高就业效率,缩短筛选时间,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在准确掌握学生“一生一策”信息后,可将相关实习、就业信息靶向推送到人,为学生量身定制就业方案;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情况,要注重人文关怀,及早谋划、深入细致给予关怀,提供就业支持与服务。

四、经验启示:

(一)学生方面

1.关键在于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与分析,做好相应知识与能力的储备;

2.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就业机会,主动出击;

3.树立正确就业观、择业观,勇于自荐,善于自荐。

(二)辅导员方面

1.作为辅导员,我们要及时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不能固步自封,对实时就业形势分析,拓展机构职能;

2.早期阶段夯实职业规划发展课程以及就业指导课程,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大学四年始终;

3.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毕业生个人情况推送合适的就业信息,对症下药,才能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关切;

4.加强毕业生择业意向调研,了解毕业生就业心理变化,给予学生就业心理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