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全程化职业生涯指导研究
王茜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省黄山市 245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优化,高职院校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在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全程化职业生涯指导的有效结合,通过分析现有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的策略,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指导;全程化;育人体系
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任务,还肩负着塑造个人品格、培育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使命。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面对快速变化的职业市场和社会需求,如何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与职业生涯指导相结合,形成系统化的教育模式,是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全程化职业生涯指导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高职院校不仅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还面临着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需求的新挑战[1]。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强化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新的教育工具和平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指导更加精准高效。然而,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部分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教学方法单一,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职业生涯指导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路径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而职业生涯规划则侧重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明确目标、规划路径,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两者的有效结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为社会输送更多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
从理论层面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导向,激发他们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精神[2];另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明确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
从实践角度来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融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应成立专门机构或团队,统筹协调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确保两者在目标设定、内容设计、方法选择等方面形成合力[2]。同时加强与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园,分享行业发展动态和岗位需求信息,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是创新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项目式、案例式、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社会责任,提升职业素养[3]。此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途径。
三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选聘一批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熟悉行业动态的双师型教师,定期开展培训和交流,不断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鼓励教师深入研究学生特点和需求,开发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课程内容,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三、基于全程化理念的职业生涯指导体系构建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职业市场环境下,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更要关注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为此构建一个贯穿学生在校期间始终的职业生涯指导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该体系应从学生入学之初便开始介入,直至毕业后的跟踪服务,应涵盖自我认知、职业探索、实习实训、就业准备等多个环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职场的需求[4]。
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测评、职业倾向测试等工具,辅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同时组织专题讲座和工作坊,邀请心理学家、职业规划师等专业人士讲解自我认知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为后续的职业选择奠定坚实基础。
职业探索阶段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目标。学校可以与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定期举办行业论坛、企业宣讲会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行业前沿,拓宽视野。此外,设置职业体验课程,安排学生到相关单位进行短期见习或参观,亲身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环境和要求,加深对职业的理解。
实习实训则是连接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桥梁,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应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高质量的实习项目,同时建立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此外就业准备阶段应主要围绕求职技巧、简历撰写、面试辅导等内容展开,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职场生活。学校可以设立就业指导中心,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解答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组织模拟面试、职场礼仪培训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采用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育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其吸引力和实效性。
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互动式教学成为一种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讨论,表达个人观点,通过相互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体验式教学强调通过亲身经历来获得知识和技能,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支教扶贫、红色旅游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国家的发展成就和社会的美好风尚[5]。同时,结合校内外资源,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利用VR/AR技术再现历史事件或典型场景,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开发在线学习平台,制作微课视频、动画短片等多媒体素材,供学生自主学习。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账号,发布时事热点、政策解读等内容,增强教育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此外,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为个性化教育提供科学依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全程化职业生涯指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大支柱。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通过构建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指导体系和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助力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钱晓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策略[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 38 (12): 146-148.
[2]王涛, 倪铭英. 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 数据, 2022, (11): 88-90.
[3]吕科儒, 龙一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以职业本科院校辅导员工作为例[J]. 科教导刊, 2024, (05): 79-81.
[4]孙琦璇. 高校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探索[J]. 就业与保障, 2024, (07): 160-162.
[5]朱羽, 吴晨兰.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路径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 23 (15): 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