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碳背景下汽车制造企业节能减排路径分析

作者

谢雨宏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401122

摘 要:在全球碳中和和碳达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汽车制造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节能减排挑战。本文通过对汽车制造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在双碳目标下的节能减排路径。通过技术升级、供应链管理、循环经济等多方面的举措,企业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双碳目标;汽车制造;节能减排;技术升级;循环经济;政策引导

引 言: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国际社会对碳达峰与碳中和(即“双碳”目标)的共识逐渐达成。在此背景下,作为高能耗、高排放的典型产业,汽车制造行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实现节能减排不仅是应对环境问题的关键,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研究 “双碳”背景下探索节能减排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双碳目标下汽车制造企业的现状与挑战

1.1 汽车制造业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现状

2023年,中国全国碳市场进一步稳中有序发展,第二个履约周期的碳配额分配方式得到了优化、清缴工作有序展开,同时在市场扩容、数据管理和评估核查体系建设、碳排放权交易立法等工作中也取得了积极和显著的进展。相较于2022年,2023年全国碳市场交易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全年碳排放配额(CEA)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达2.12亿吨和144.44亿元,年末CEA的收盘达79.42元/吨,较前一年度大幅上涨。中国汽车制造业作为能源密集型产业,一直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在汽车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钢铁、铝合金等材料的生产与加工,车辆装配以及涂装等环节,这些环节的电力和化石燃料消耗巨大,导致碳排放量居高不下。例如,在生产阶段,一辆燃油乘用车生产所需碳排放为9.2吨二氧化碳当量,而一辆三元动力电池乘用车需要14.6吨。特别是在涂装工艺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加剧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及二氧化碳的排放。

1.2 双碳政策对汽车制造业的影响

自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旨在推动高能耗产业的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汽车制造业作为重点行业之一,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和能耗标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规划,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0%左右;到2030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达到40%左右;到2035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达到50%以上。政策推动下,企业必须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管理提升方面进行调整,否则将面临严厉的经济惩罚与市场淘汰风险。例如,北京奔驰在政策的推动下,已启动了全流程的绿色工厂改造项目,投资数十亿元用于提高生产环节的能源使用效率及减少碳排放。

1.3 汽车制造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政策的引导给汽车制造企业带来了压力,但与此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首先,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比亚迪通过发展新能源电池技术和电动汽车制造,已经在全球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然而,技术创新往往伴随着高昂的研发成本和长周期的回报,使得中小型企业在这一过程中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此外,节能减排还涉及到整个供应链的协同,这对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市场需求的转变也是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对传统燃油车制造企业形成了强大的市场冲击。尽管挑战巨大,但那些能够迅速调整战略、抓住新能源发展机遇的企业,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二、汽车制造企业节能减排路径分析

2.1 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是汽车制造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路径之一。近年来,国内汽车制造企业积极引入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技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例如,广汽集团通过在其生产基地推广使用智能制造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中能耗的显著降低。其广州工厂通过采用柔性生产线、大数据分析以及机器人自动化操作,减少了生产线的能源浪费,年均节能量达到10%以上。同时,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成为企业绿色制造的重要方向。以蔚来汽车为例,其在上海嘉定工厂采用了全新的纯电动汽车生产工艺,不仅在车辆的制造过程中减少了碳排放,还通过轻量化设计大幅降低了车辆的使用能耗。绿色制造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推广,不仅有效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也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2 供应链管理与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供应链管理与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对汽车制造企业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是降低整体碳足迹的关键。长城汽车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对零部件供应商进行严格的环保要求,并推动其使用再生材料和清洁能源,从而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碳排放。此外,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也是汽车制造企业探索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以吉利汽车为例,吉利在其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再生材料制造零部件,并推动废旧汽车的回收和再利用,形成了“生产—回收—再制造”的循环经济模式。该模式不仅有效减少了资源消耗,还降低了废弃物排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

2.3企业社会责任的强化

在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汽车制造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具体可执行的措施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并提升其社会影响力: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节能减排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KPI),如减少每辆车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能源使用量等,作为企业运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指标应定期监测并进行评估,确保在具体的生产环节落实节能减排政策。例如,可以引入碳足迹评估工具,对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运输全流程的碳排放进行详细分析并持续优化。

另外,产品营销中可以突出节能减排的理念,通过广告和营销活动向消费者传达企业在绿色制造和环保方面的努力。同时,企业可以参与或组织环保宣传活动,教育消费者如何使用更环保的车辆,如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合理的车辆使用习惯(如减少怠速、定期维护保养等),从而帮助消费者降低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

最后,企业可以通过主动参与或资助各类环保公益项目,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企业形象。比如,开展植树造林项目、捐赠环保基金、推动绿色出行等公益活动,既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也可以增强企业的社会影响力。这类项目不仅能够直接改善环境,还能通过提升品牌价值为企业带来潜在的市场机会。

三、结 语

综上所述,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汽车制造企业的节能减排之路不仅依赖于技术的进步,还需要全产业链的协同合作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强化。通过不断创新和实践,企业不仅可以应对碳排放的压力,还能够抓住绿色经济带来的机遇,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技术的持续进步,汽车制造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必将取得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双碳背景下汽车制造企业的减碳路径. 韩明;孔垂颖;邢晓威;包伟伟.锻造与冲压,2023(16)

[2] 碳交易视角下政府管制的汽车制造企业闭环供应链优化决策. 李新军;陈美娜;达庆利.管理评论,2020(05)

[3] 汽车制造企业的环境管理. 潘继芳.科技信息,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