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变换对耳鼻喉患者的中医养生建议
林昌孝
成都市成华区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610051
随着季节变换,气温、湿度和大气压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对人体耳鼻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季节变化与耳鼻喉疾病密切相关。如何科学应对季节变化,成为耳鼻喉患者关心、关注的话题。今天就来一起看看季节变化与耳鼻喉的那些事。
——耳鼻喉病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1)春季。春季气候多变,气温逐渐回暖,温度升高,花粉、灰尘等过敏原增多,容易诱发花粉症、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同时,春季昼夜温差较大,容易感冒,引发急性咽炎、急性鼻炎等疾病。
(2)夏季。夏季气温偏高,空气湿度大,频繁使用空调,室内室外温差大,容易引起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疾病。同时,夏季游泳等水上活动明显增多,患耳道感染的风险也较高。
(3)秋季。秋季气候比较干燥,气温逐渐下降,空气中的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比较活跃,容易引起扁桃体炎、咽炎、急性鼻炎等疾病。另外,秋季也是慢性咽炎和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高发期。
(4)冬季。冬季气温偏低,空气干燥,室内外温度较大,增大了咽部不适发生率,容易引起鼻黏膜干燥,冬季感冒等疾病患病风险高。
——耳鼻喉病如何应对季节变化
1.起居有常。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规律对日常生活进行适当调整。春季、夏季宜晚睡早起(6:00起床,23:00睡觉),秋季宜早睡早起(6:00起床,22:00睡觉),冬季宜早睡晚起(7:00起床,22:00睡觉)。作息规律,劳逸结合,不过度劳累,避免熬夜,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坚持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体质;科学饮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可通过深呼吸、冥想、培养兴趣爱好(如写作、画画、阅读)等方式舒缓压力、放松身心;保持良好社交,释放生活压力,寻求亲友帮助和支持。
2.艾灸。艾灸具有提振阳气、祛邪散寒的作用,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显著。季节变化时,耳鼻喉病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穴位进行艾灸,比如印堂、合谷、足三里、大椎、肺俞等,艾灸时注意与皮肤距离3cm左右,以皮肤感觉到温热但没有灼痛感为宜,每一穴位10-15分钟。如果不了解如何操作,或者不能耐受艾灸气味,可以选择艾灸盒或无烟艾灸贴替代。需要注意,伴有流黄涕、绿涕症状的热性鼻炎不宜艾灸。
3.泡脚。泡脚是一种中医外治方法,其通过药物刺激足底部腧穴和经络防治疾病。部分耳鼻喉病患者表现为体质虚寒,日常容易感冒、怕冷、睡眠质量差、身体抵抗力差,尤其是季节变化时容易诱发疾病。这种情况可以考虑泡脚,可以用清水泡脚,也可以艾叶煮水泡脚。如果患有鼻炎,不宜选择温阳散寒的药材泡脚,直接用清水即可。其中常用的祛风散寒泡脚方,包括艾叶15克、防风9克、紫苏叶12克、生姜6克,药材洗干净装袋,加水煎煮15分钟,去渣取汁,加入适量温水,调节至适宜水温泡脚即可。
4.食疗推荐。①桑百病饮。配方包括10g桑白皮、6g柴胡、15g旱黄芪、6g甘草、3枚大枣。将上述药材洗干净,加入清水煎煮。每日1剂,分2次饮用。该配方能够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尤其适用于喉痛、耳鸣等症状。②苦参饮。配方包括15g苦参、10g白术、6g柴胡、6g炙甘草、3枚打造。将上述药材洗干净,加入清水煎煮。每日1剂,分2次饮用。该配方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缓解咽喉炎、鼻窦炎症状。③黄耆养阴饮。配方包括15g黄耆、10g党参、20g熟地、6g白术、6g玉竹。将上述药材洗干净,加入清水煎煮。每日1剂,分2次饮用。该配方具有益气养阴的作用,滋养身体,可缓解耳鸣、口干咽痛症状。
5.其他。①热水熏蒸鼻子,将热水倒入碗中,鼻子凑近碗口吸入热水蒸汽,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分钟左右,可以扩张鼻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耳鼻喉病症状,缓解耳朵不适。②按摩迎香穴,迎香穴位于鼻翼两侧,法令纹延长线上,按摩这个穴位可疏风解表,宣通鼻窍,缓解耳鼻喉症状,操作时用双手拇指指腹轻轻按摩迎香穴,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