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

作者

颜晨华

苏州工业园区星浦小学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成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旨在探讨思辨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通过分析思辨性阅读的特点与价值,结合教学实例,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研究对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

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思辨性阅读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思辨性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判断,形成自己的见解。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思维培养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将重点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思辨性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意义

思辨性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形成自己的见解。其次,思辨性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领略文本的魅力。最后,思辨性阅读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原则

在实施思辨性阅读教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二是启发性原则,通过设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启发他们的思维;三是实践性原则,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阅读经验,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辨能力。

三、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1.精选阅读材料,激发思辨兴趣

在新课标指导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思辨元素。阅读材料的选择是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基础。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选具有思辨价值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涉及社会热点、科学探索、历史故事等多个领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辨欲望。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自主性。

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青蛙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比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视角,让学生认识到视野的局限性,进而引发学生对自身认知的反思。学生们在讨论中纷纷表示,要像小鸟一样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学习新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自我意识。

2.创设思辨情境,激发思维碰撞

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思维碰撞,可以通过设问、讨论、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使他们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的见解,促进思辨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结合部编版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思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诸葛亮为什么能够成功借到箭?”等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成功的原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思辨兴趣的有效手段。通过模拟真实或虚构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背景下进行阅读和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二年级的“快乐读书吧”教学中,通过“提问·预测·推论”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提升思辨性阅读能力。在教学《祖父的园子》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祖父园子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就在园子中,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再如在教学《狐狸和葡萄》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如果你像狐狸一样努力追求某个目标却未能如愿,你会怎么做?”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们在讨论中形成了不同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像狐狸一样接受现实,有的则认为应该继续努力追求目标。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和讨论,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促使他们在讨论中形成不同的观点,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巧妙提问,培养批判思维

提问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辨的重要手段。通过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容,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你是田忌,你会如何安排赛马的顺序?”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对其他同学的问题进行回答,形成互动讨论的氛围。

在实施思辨性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创设情境和引导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辨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4.开展多元评价,促进思辨发展

思辨性阅读教学的评价应注重多元化和全面性,既要评价学生的思辨过程,也要评价他们的思辨结果。教师可以结合部编版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和拓展活动,设计多元化的评价任务,如口头报告、书面作业、小组讨论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情况。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特见解,激发他们的思辨热情。

如在某次思辨性阅读评价中,教师结合《曹冲称象》的故事,设计了一个关于“解决问题方法”的书面作业。学生们需要思考并写下自己对于称象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并说明理由。通过这样的作业评价,教师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情况,还能够发现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独特见解。同时,这样的评价也促进了学生的思辨发展,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精选阅读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多元评价等策略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尤玉婷.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3,(22):36-38.

[2]王荷琴.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以《两小儿辩日》为例[J].语文新读写,2023(08):120-122.

[3]毛林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4,(23):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