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王婷玉
苏州工业园区星浦小学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问题引导、小组合作学习以及信息技术的融合,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研究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育正逐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转向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现代教育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思辨性阅读作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思辨性阅读教学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思考和深入分析,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性阅读的实施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探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价值意义
思辨性阅读教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是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形成自己的见解。二是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通过比较、分析、概括和推理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三是思辨性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领略文本的魅力。四是思辨性阅读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是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对中华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认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六是思辨性阅读教学还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使学生在感受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原则
在实施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二是启发性原则,通过设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启发他们的思维;强调文本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重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三是实践性原则,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阅读经验,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辨能力。四是多元性原则,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多媒体技术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通过问题引导,激发思辨能力
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老屋为什么总是倒不了?”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老屋象征意义的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如在《小英雄雨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雨来为什么能成为小英雄?”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2.利用合作学习,提升思辨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升学生思辨性阅读的有效方式。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母爱”这一主题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需要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对母爱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如在《蝙蝠和雷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蝙蝠声波定位和雷达工作原理的视频,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两者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互动式学习,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并提高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3.创设思辨情境,引导深入探究
创设思辨情境是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又一重要策略。教师可以通过设问、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思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思维碰撞,深入探究课文的内涵。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理解课文,形成自己的见解。如在教学《狐狸和葡萄》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狐狸没有摘到葡萄,它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狐狸和其他动物,进行对话和表演。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和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同时锻炼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注重思辨评价,促进思维发展
注重思辨评价是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关键策略。在评价学生的思辨能力时,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的思辨过程,也重视他们的思辨结果。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特见解,激发他们的思辨热情,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青蛙为什么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如果它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然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辨过程和结果,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阅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挖掘教材资源、创设思辨情境、开展多元评价等策略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陈玉梅.聚焦思辨 点亮课堂——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28):11+13.
[2]许丽红.在分析中论证,在辩驳中评估——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J].新作文,2021(09):11-12.
[3]楼琳.融入思辨,让阅读形神兼备——例谈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J].小学语文教师,2021(0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