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三线精神的时代价值研究

作者

陆瑶

中共都匀市委党校 贵州都匀558000

摘要:三线精神的核心内涵包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和勇于创新,这种精神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时期形成的。三线精神不仅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治国理政能力,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关键词:三线精神;时代价值;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三线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历史时期所体现出来的集体智慧和精神风貌,不仅在三线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党校可以通过宣讲、传承、弘扬等方式,进一步将三线精神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相结合,让三线精神的精神内涵再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精神动力。

一、以党校思政理论课为阵地,宣讲三线精神

党校思政理论课作为党校教育的重要阵地,不仅承担着传播党的理论、政策法规的任务,还肩负着传承三线精神、弘扬时代价值的使命。

党校应通过思政理论课,将三线精神的内涵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使学员深刻理解三线精神的历史根源与现实意义。党校课程设计中,应特别强调三线精神中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和勇于创新的核心价值。通过专题讲座,让党校教师深入讲解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包括中苏关系恶化、国际形势紧张等重大事件,以及中共中央作出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通过这些背景知识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三线精神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独特价值。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党校教师也可通过案例分析,生动再现了“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开创我国雷达、预警机事业新境界,攀枝花建设者亓伟病重坚守岗位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以及六盘水建设者在恶劣自然环境中艰苦创业等感人事迹。通过这些案例详细的叙述和深入的分析,使学员们深刻体会到三线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激发学员们在新时代继续发扬三线精神的决心与勇气。

为了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党校还可以组织学员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三线建设遗址、纪念馆等,让学员们亲身感受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和精神内涵。这种现场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员的直观感受,还可以促进了学员对三线精神的深层次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党校不仅可以传达三线精神的核心内涵,还能激励学员们在新时代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党校思政理论课在宣讲三线精神的过程中,不仅应注重理论的传授,更应强调实践的引领,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员深刻认识到三线精神的时代价值,激发学员们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发扬三线精神,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二、以地方特有文化场馆为窗口,传承三线精神

党校在传承三线精神的过程中,也可充分利用地方特有的文化场馆作为重要窗口,通过多种方式将三线精神融入到文化建设中,使其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校可联合地方文化场馆,如三线建设博物馆、三线建设原厂址等,开展一系列现场教学,向广大干部群众系统地展示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和精神内涵等内容。在现场教学中通过场馆内的文字、图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技术等形式,能够生动再现三线建设者们在极端艰苦条件下顽强拼搏的情景。同时,文化场馆也应邀请党校师生参与其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共同探索三线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路径。这种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党校的教学内容,也能够增强文化场馆的教育功能。

另外,党校教师、学员也应积极参与地方文旅局、社区等相关部门在三线文化场馆内组织举办的系列文化活动,如主题演讲、情景剧等,积极以多种形式弘扬三线精神,为这些活动建言献策,让这些活动更好地吸引当地居民的广泛参与以及外地游客的关注,进一步扩大三线精神的社会影响力,让三线建设者们艰苦奋斗的故事,融入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通过艺术的形式深化观众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通过以上方式,党校以地方特有文化场馆为窗口,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不仅可以传承三线精神,还将其与地方文化进行了紧密结合,有助于形成新的文化形态。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三线遗产,也进一步弘扬了三线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以互联网新媒体为平台,弘扬三线精神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三线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历史时期所体现出来的集体智慧和精神风貌,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在新时代进行广泛传播和弘扬。互联网新媒体以其广泛的传播力和强大的互动性,成为弘扬三线精神的有效方式之一。

党校也应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如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发布与三线精神相关的内容,包括专题文章、视频资料、音频讲座等,使三线精神得以广泛传播。例如,党校官网设置专门的三线精神专栏,定期更新三线精神的相关信息,包括专题文章、学术研究、历史资料等。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与三线精神相关的文章和视频,通过推送三线建设者的感人事迹,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传递三线精神的核心内涵。而微博也应成为党校与公众互动的重要平台,党校可以通过微博发布三线精神的相关动态,吸引公众的关注和参与,进一步扩大三线精神的社会影响力。

党校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平台,针对广大网络群体,组织多种形式的线上活动,如在线讲座、网络研讨会、线上展览等,吸引广大网民的参与。例如,党校可定期举办在线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和三线建设者讲述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和精神内涵,通过在线互动问答的形式,增强听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网络研讨会则可聚焦三线精神的时代价值,邀请各界人士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形成多元化的讨论氛围。线上展览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重现三线建设的历史场景,使网民身临其境地感受三线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只有通过这些在线活动,党校才能更好的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需求,更有效地传递三线精神的核心内涵,激发网民们的情感共鸣和参与积极性,进一步扩大三线精神的社会影响力。

党校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针对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多种形式的干部教育活动,如在线课程、网络培训等。例如,党校可开设三线精神专题课程,通过网络培训的方式,使广大党员干部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学习三线精神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提升其综合素质。也可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在网络平台进行三线精神网上答题,把三线精神传承融入到党性教育实践中,进一步发挥三线精神的党性教育价值。

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党校不仅可以传承三线精神,还将其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调动强大的精神动力。

总之,三线精神所蕴含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内涵,在上个世纪激励着三线建设者们铸牢了我国国防科技的坚实基础,当前,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奋进征程中,这一精神内涵依然具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仍然可以继续激励着全国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 刘博.新时代“三线精神”转化为党性主题教育资源的逻辑进路[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4年第4期14-16,42,共4页

[2] 田世莹.三线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逻辑探析[J].《新丝路》,2024年第13期32-34,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