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强度混凝土在桥梁施工中的性能与施工工艺优化

作者

江华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桥梁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强度混凝土因其优异的性能在桥梁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详细阐述了高强度混凝土在桥梁施工中的性能特点,包括高强度、高耐久性、良好的工作性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了高强度混凝土在桥梁施工中的施工工艺优化措施,如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浇筑与振捣、养护等方面。同时,结合具体数据,论证了优化施工工艺对提高高强度混凝土桥梁质量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强度混凝土;桥梁施工;性能特点;施工工艺优化

一、引言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现代桥梁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和重型车辆的出现,对桥梁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复杂的自然环境和长期的使用需求,使得桥梁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成为关键考量因素。高强度混凝土作为一种具有卓越性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在桥梁施工领域崭露头角。其高强度特性能够有效提升桥梁的承载能力,减小构件截面尺寸,降低结构自重。同时,高耐久性可确保桥梁在各种恶劣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减少维修成本。良好的工作性则为复杂桥梁结构的施工提供了便利。本文将深入探讨高强度混凝土在桥梁施工中的性能表现,并着重研究施工工艺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桥梁工程质量的提升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行的实践指导。二、高强度混凝土在桥梁施工中的性能特点

(一)高强度

1. 抗压强度高

高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通常在 60MPa 以上,远高于普通混凝土。例如,在某大型桥梁工程中,采用了强度等级为 C80 的高强度混凝土,其 28 天抗压强度达到了 85MPa,相比普通 C30 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了近两倍。

高强度混凝土的高强度特性使得桥梁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减小构件截面尺寸,降低结构自重,从而提高桥梁的跨越能力和经济性。

2. 抗拉强度较高

虽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相对较低,但高强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相比普通混凝土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一般来说,高强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达到抗压强度的 1/10 左右。

在桥梁工程中,较高的抗拉强度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二)高耐久性

1. 抗渗性好

高强度混凝土的密实度高,孔隙率低,能够有效阻止水分和有害物质的渗透。例如,通过试验测定,强度等级为 C80 的高强度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可以达到 P12 以上,远高于普通混凝土的抗渗等级。

良好的抗渗性可以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成本。

2. 抗冻性强

高强度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性能较为稳定。经过多次冻融循环试验,高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损失率和质量损失率都明显低于普通混凝土。

以某寒冷地区的桥梁工程为例,采用高强度混凝土的桥梁在经历了 500 次冻融循环后,强度损失率仅为 5%,而普通混凝土的强度损失率达到了 20%。

3. 抗化学侵蚀性好

高强度混凝土对酸、碱、盐等化学物质的侵蚀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在一些环境恶劣的地区,如沿海地区或化工厂附近,高强度混凝土能够更好地保护桥梁结构。

实验数据表明,在浓度为 5%的硫酸溶液中浸泡 90 天后,高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损失率仅为 10%,而普通混凝土的强度损失率高达 40%。

(三)良好的工作性

1. 流动性好

高强度混凝土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和外加剂的使用,可以获得良好的流动性。在桥梁施工中,能够满足复杂结构的浇筑要求,减少施工难度。

例如,在某大跨度桥梁的箱梁浇筑中,采用了流动性为 200mm 的高强度混凝土,顺利完成了浇筑任务,保证了混凝土的密实性。

2. 可泵性强

高强度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可泵性,能够通过泵送方式进行长距离输送,提高施工效率。

某桥梁工程中,采用泵送高度为 150m 的高强度混凝土,成功完成了桥墩的浇筑,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三、高强度混凝土在桥梁施工中的施工工艺优化

(一)原材料选择

1. 水泥

选择质量稳定、强度高的水泥品种。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42.5 级。

例如,某桥梁工程采用了强度等级为 52.5 级的硅酸盐水泥,确保了高强度混凝土的强度要求。

2. 骨料

粗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碎石,粒径不宜过大。一般来说,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 25mm。

细骨料宜采用中砂,细度模数在 2.6 至 3.0 之间。同时,要严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

某工程中,通过对骨料的严格筛选,将粗骨料的含泥量控制在 1%以内,细骨料的含泥量控制在 3%以内,有效提高了高强度混凝土的性能。

3. 外加剂

合理选用高性能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膨胀剂等。减水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强度,缓凝剂可以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便于施工操作,膨胀剂可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减少裂缝的产生。

例如,在某桥梁工程中,采用了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达到了 30%以上,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

(二)配合比设计

1. 水胶比控制

高强度混凝土的水胶比应控制在较低水平,一般不宜超过 0.35。降低水胶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水胶比,某桥梁工程在强度等级为 C80 的高强度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经过多次试验,确定水胶比为 0.32,最终混凝土的性能满足了设计要求。

2. 矿物掺合料的应用

适量掺入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矿物掺合料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耐久性。

某工程中,在高强度混凝土中掺入了 30%的粉煤灰和 20%的矿渣粉,不仅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还降低了混凝土的成本。

3. 配合比优化

通过正交试验等方法,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确定最佳配合比。在满足强度和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裂缝。

例如,某桥梁工程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强度等级为 C80 的高强度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为: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砂:石:水:减水剂 = 350:120:100:700:1050:140:8。

(三)浇筑与振捣

1. 浇筑工艺

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方法,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每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 300mm,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 50mm 至 100mm。

在某大型桥梁的墩柱浇筑中,采用分层浇筑工艺,有效地保证了混凝土的质量。

2. 振捣方法

选择合适的振捣设备和振捣方法,确保混凝土充分振捣。振捣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一般以混凝土表面不再出现气泡、泛浆为准。

例如,在某桥梁的箱梁浇筑中,采用高频振捣棒进行振捣,振捣时间控制在 20s 至 30s 之间,保证了混凝土的密实度。

3. 防止离析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离析。可以采用溜槽、串筒等设备进行下料,避免混凝土直接从高处落下。

某工程中,在浇筑高度较大的部位,采用了串筒进行下料,有效地防止了混凝土离析。

四、结论

高强度混凝土在桥梁施工中具有优异的性能特点,如高强度、高耐久性、良好的工作性等。通过优化施工工艺,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浇筑与振捣、养护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可以充分发挥高强度混凝土的优势,提高桥梁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工程经验和试验数据,不断探索和创新高强度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为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卫,钱振东. 高标号混凝土在大跨径桥梁中的应用[J]. 公路交通科技,2000,17(5):35-38.

[2]陈肇元. 高强混凝土及其应用[J]. 土木工程学报,1992,25(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