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共情赋能 和而不同

作者

赵玲娜

阜阳师范大学

引言:如果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那么宿舍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家庭”,“小家庭”的团结融洽关乎每个成员的发展进步,更关乎“小社会”的和谐稳定。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是大学宿舍生活艺术的直观表现,也是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从一起典型的宿舍人际关系交往而引发宿舍矛盾的案例展开,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总结学生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一、案例简介

某日上午,A同学在上课期间突然冲到我的办公室,情绪激动的跟我说要换宿舍,在宿舍待不下去了。安抚情绪后,A同学自述在课堂上与B同学发生了激烈的言语冲突。后经过了解得知,A同学觉得宿舍另外五人结小团体,时常孤立自己,回到宿舍大家也都不和她交流;觉得B同学针对自己,经常用异样的眼神对待她,甚至挑唆自己与其他人的关系;C同学经常磨牙、说梦话影响自己休息。而在与宿舍其他五人的沟通中了解到,A同学的床铺在晚上经常会发出很大声响,甚至宿舍熄灯后她的台灯也经常亮着影响其他人休息;经常很晚才回宿舍,作息时间不一致;宿舍卫生和个人垃圾时常不清理,多次提醒也还是忘记清理。渐渐地A同学与其他五人越走越远,矛盾也由此积累。

二、案例分析

此案例是学生不懂得正确对待人际关系交往而引发的宿舍矛盾,属于辅导员九大职责中的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内容。

结合学生日常表现和走访了解,针对此案例,引发A同学宿舍矛盾冲突的具体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家庭因素。A同学来自江苏泰州,自小家境优越,父母宠爱有加,养成了骄纵、自我的性格特点。而B同学的家庭是父母离异重组,从小缺乏关爱教育,造成性格孤僻冷漠,不懂得人际交往。

(二)生活习惯。据了解,A同学经常作息不规律,个人和宿舍卫生不清理,与宿舍其他五人生活不同频,久而久之宿舍五人对A同学拒而远之。而在与其他五人谈话中也发现,她们内心有着潜在的强烈个性,缺乏包容和集体意识。

综上所述,辅导员在解决问题前应充分思考宿舍矛盾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家庭经济条件和成长环境、生活习惯和个性特征、缺乏有效沟通和心智不成熟等方面进行剖析,全方位分析这些因素后,帮助学生解决当前的矛盾。

三、思路举措

(一)解决思路

首先是安抚学生情绪,分别开展谈心谈话,倾听共情,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其次是深入班级和宿舍,多方了解核实情况。再次是搭建沟通平台,矛盾双方换位思考,追溯根源、精准施策。最后形成家校合力,持续跟进,防止矛盾反弹。

(二)解决举措

1.共情。教育的难事在于将自己的思想装进学生的脑袋,教育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谈话技巧。[1]在A同学来办公室找到我时,我首先以倾听者的身份,站在朋友的立场,认真听她诉说内心真实想法,帮助其释放情绪,同时在倾听中做好记录。随后,我又找到其他学生,没有直接询问,而是以近期学习生活有无困扰为切入口,层层递进,引导他们说出各自的委屈和诉求,倾目聆听,引起共情。在与他们分别谈话的过程中,不质疑、不反问,待双方情绪平稳后,承诺自己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2.了解。在与矛盾双方分别进行谈心谈话之后,及时深入班级和宿舍,从班级同学中多方位了解、核实情况。同时,我又与他们的父母联系,并非让他们直接介入宿舍矛盾,而是通过学生在校表现与其进行沟通,侧面了解学生家庭成长背景,找出矛盾双方自身存在的问题,对错误的认知和行为进行教育引导。

3.沟通。召开“圆桌会议”,理清矛盾所在,重归于好。[2]在前期共情了解的基础上,为矛盾双方搭建沟通平台,让他们真正坐到一起,冷静客观的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沟通的最终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激化矛盾。我作为桥梁和纽带,在帮助双方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情感认同-矛盾否定-情感认同的方法,逐个击破问题的症结点。同时教育引导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出现问题尝试从自身找原因,及时沟通,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辅导员,尽可能避免相互揭短露丑。在一番沟通过后,A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对其行为向室友道歉并表示今后自己会及时改正自己问题,不再提出换宿舍;B同学也向A同学解释自己并非冷脸相对,而是自身性格所致,不善言辞;其余四位同学也相互说出自己的不足,并表示今后会加强沟通交流,相互监督帮扶。

4.赋能。在矛盾双方达成和解后,我作为她们的辅导员,最后应该给予她们希望和能量。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学习正向人际交往,相互包容,学会欣赏,和而不同。同时形成家校合力,持续关注、跟进该宿舍的动态。

四、经验启示

(一)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在做学生工作时,辅导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尤其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和实务知识,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用心用情感召学生

辅导员在学生发生矛盾冲突后,不要一味指责、批评和惩罚,而是要客观公正、正确对待,要有细心、耐心和爱心,用心用情感召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

(三)尊重个性注重引导

辅导员要及时把握学生变化,研究学生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他人个性,不以自我标准去评判别人,求同存异,在相互磨合中找到平衡点。

(四)多方联动协同育人

建立寝室长-心理委员-班长-辅导员四级联动,加强宿舍走访,主动发现潜在风险,定期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作为学生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会未雨绸缪,提早预防、及时干预,防止学生矛盾激化、冲突升级,做到立德化雨,育人无声。

参考文献:

[1]曾艳.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对一起宿舍矛盾事件的处理与思考[J].科教论坛,2019(23):20.

[2]姚林曼.对宿舍矛盾引发心理问题的干预与分析——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J].工程技术研究,2021(18):158.

作者简介:赵玲娜,女,汉族,阜阳师范大学专职辅导员,助教,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