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类APP在农村高中英语口语教学实践研究
王肖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崇左
摘要:本文以英语学习类APP“英语趣配音”为例,将英语学习类APP融入农村高中英语课堂,针对英语口语APP与线上教学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从理论和技术以及效果方面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分析。通过对英语口语APP与课本舞台剧教学相结合的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可行性。“趣配音”APP辅助教学可以被广大农村学生直接运用,通过反复配音,达到了熟练掌握的程度。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次,趣配音APP改变了传统课堂单一的评价体系,评价更多元,能够充分肯定发掘学生闪光点,重拾英语学习的信心。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English learning app Fun Dubbing as an example, integrating English learning apps into rural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 It investigates issues related to the use of English-speaking apps in online teaching, analyzing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s from theoretical, technical, and outcome perspectives.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 of combining English-speaking apps with stage play in teaching material. As an auxiliary teaching tool, the Fun Dubbing can be directly utilized by rural students. Through repeated dubbing practice, students achieve a high level of English proficiency. This tool not only helps students achieve their learning objectives but also motivates them and enhances their ability for autonomous learning. Moreover, the Fun Dubbing application transforms the single evaluation system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s into a more diversified one, which highlights students’ strengths and regains students’ confidence in learning English.
关键词:英语学习类APP,高中英语口语,教学实践, 英语趣配音
Keywords: English learning APP, oral English in high school class, teaching practice, Fun Dubbing
一.理论基础
1.1 二语习得与英语教学
二语习得理论是一门关于研究人们如何获得第二语言能力的学科。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克拉申在他的二语习得理论中提出“学得”和“习得”两个概念。“学得”是指有意识的练习、记忆并且通过较为科学的方法来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语法概念的掌握的过程。包括课堂讲解、语法规则的记忆、词汇表的背诵、练习题的完成等。“习得”指的是通过自然的、无意识的方式获取语言能力的过程。这种学习通常是通过语言的自然使用和互动来实现的,与语言的真实语境和实践密切相关。包括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实践、语言沉浸和互动来内化语言规则和用法。习得强调语言的自然使用和潜移默化的学习效果。“学得”不等于“习得”,“学得”不能变成“习得”,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习得”的作用,也要注重“学得”的影响。
在现实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学得”的作用,而忽视了“习得”的影响。教师常常在课堂上强调语法规则和词汇记忆,忽视了语言的实际使用和自然习得。这可能导致学生在测试中表现良好,但在实际语言交流中感到困难。课堂教学中可能缺乏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如对话、讨论和语言沉浸活动,从而影响习得的效果。有时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书面语法和词汇掌握,而忽视了交际能力的培养。英语学习类APP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这个措施不仅可以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这个缺陷,为学生创造出理想的“习得”环境,让学生对二语习得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1.2英语教学与英语学习型APP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90时代,学习型APP已经成为现代英语学习的重要工具。这些应用程序通过创新的学习方法和丰富的功能,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英语学习。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英语学习型APP越来越多。然而现在市面上的英语学习型APP良莠不济,我们科研室对当前主流的英语学习型APP进行挑选,分析它们的特点、功能、优势与缺点,最终一致同意选择了英语趣配音学习型APP。
英语趣配音,这款软件是通过对欧美的电影、电视剧以及歌曲动漫的短句原音模仿来提高英语能力,英语趣配音的优势是能够大大的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其学习方式新颖独特,能够给枯燥的学习带来新鲜感,使孩子对英语口语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文研究以英语学习类APP“英语趣配音”为例,将英语学习类APP融入农村高中英语课堂,针对英语口语APP与线上教学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从理论和技术以及效果方面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分析。
二.教学实践
2.1 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课堂所采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三,教学内容为unit3 阅读部分,文章标题:The Million Bank Note,文章是一段剧本片段,根据马克·吐温的同名小说《百万英镑》改编而成,讲述了富商兄弟俩打赌把一张百万英镑的钞票给一个身无分文但诚恳可靠的人,想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最后他们相中了一个一无所有、流落街头的美国人Henry Adams。因为文章是戏剧,语言口语化,情节风趣幽默,学生可以通过表演其中的片段,模仿其中的台词,很容易进入角色,从而熟知文章中的单词和语法知识以及地道口语表达。
2.2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了解台词与舞台说明与人物情感态度变化的关系;感受马克·吐温特有的写作风格:幽默与讽刺并存。教学难点则是:思考与表述金钱的意义、判断他人的标准等戏剧深层问题;尝试戏剧表演,积极合作并展现自我。
2.3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词汇和英语基础知识,他们的认知和分析水平比初中阶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能就给出的话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渐渐形成了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来自农村中学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及,尖子生的学习能力强,而部分差生甚至于上英语课在听天书。所以为了保证差生能够听懂,中等生有所收获,尖子生有所启发。
2.4教学流程
通过下载“英语趣配音”APP,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创造交互式口语课堂。英语口语APP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课前,学生需要下载“英语趣配音”APP进行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配音片段,教师可以在课堂对优秀配音作品进行展示,带领同学观看,注意连读弱读,了解戏剧文本的四项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阶段为课堂操练,给予学生足够时间来进行对话合作或者小组表演,让同学们站上在线展示,同时“英语趣配音”APP 通过智能语音识别能够为学生做到一对一的纠错和指导。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没有来得及展示作品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分享“朋友圈”来进行展示,这样教师和同学都能观看。第三个阶段就是分析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表现形成评价,给学生提出比较客观的意见,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纠正和改进。由于“英语趣配音”APP有智能指导系统,就会为学生有针对性地生成学习计划,便于学生日后矫正错误的语音语调。学生保存好的音频又可以为第二节课展示的内容。这样循环反复,构成一个完整的口语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如下图所示:
2.5英语趣配音APP的具体应用
首先,引导学生观看这段经典电影对白,跟读整个对话;然后在熟练掌握对话中句子的语音语调以及单词发音后,进行角色扮演。第二步:课堂配音展示,文章中三个主人公,分别是Herny ,James和 Portick,学生三人一组模仿演练人物原音进行对话,教师可以选择几组同学进行口语展示,小组竞赛的形式展示刚刚的对话配音。英语“趣配音”APP的核心是配音表演,截取一段经典电影、广告或者演讲等等,学生对原音进行模仿,最后生成一段属于自己配音作品。这样的配音学习口语的方式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观赏性,激发学生们口语表达的欲望。因此,通过角色扮演促其内化知识,语言输出。在戏剧表演前可播放录音,鼓励学生重点模仿自身所扮演角色的语音、语调,并且可适当掺入自编台词和肢体语言,大胆参与,积极交流,展示人物的情感态度变化,当然老师也可以邀请基础好的同学对其中的语言点,语法和句型进行分析。此过程可激发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训练其表述能力,也能激发其兴趣,主动融入戏剧情境。表演时,可向每组学生分发印有角色头像和名字的头饰,以便区分剧中人物;若条件允许,亦可事先准备菜单、信封、餐具等简易道具,增加场景真实感,增添趣味性,提高参与度。三是分析与评价对话,英语“趣配音”自带评价系统中,对学生模仿的语句纠正打分。黄色标注的字符表示发音标准,黑色表示发音有待提升,红色的表示不够准确。学生根据对自己发音的情况反复纠正和模仿,以便让自己的发音更加接近原音,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正确语音,语调和口语的能力。最后课堂总结,教师总结地道口语表达,当然课堂时间有限,没来得及进行展示的同学,他们也可以在朋友圈进行展示。
2.7 实施流程
笔者选择广东省开平市风采中学高二年级2个班级作为实践对象,1班作为实验组,共71人,将“英语趣配音”APP融入日常英语课堂。6班作为对照班级,共67人,不使用英语趣配音APP授课,结合“英语趣配音”APP来进行课堂教案设计如下图所示:
步骤 课堂活动 时间
课堂导入 观看英语视频,回答问题 4-5min
课堂讲解 展示学生课前配音 4-5min
课堂演练 指导学生自由成组演练 4-5min
课堂展示 小组自愿展示配音 10min
课堂分析 分析与评价学生发音 10min
课堂总结 总结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5min
笔者将45分钟的课堂分为6个环节。在前4分钟,是教学导入环节,教师通过相关视频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将课后学生的优秀配音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适当讲解生词和短语。在4-5分钟,指导学生们通过英语趣配音APP进行口语操练。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完成或单独完成一段对话或演讲等形式的英语口语秀。在10分钟里学生们可以自愿比赛已完成的对话。最后课堂的5分钟里,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布置课后作业。这样在这个教学设计里让学生们高效的完成预习,深度学习,复习巩固。
2.8结果分析
本次教学模式以开平市风采中学高二年级2个平行班为研究对象,1个班作为对照组,1个实验组,采用课堂观察和口语测试的方式,其中一个班使用“英语趣配音”APP辅助英语课堂教学,另1个班不使用,进行为期二个月的观察和跟踪,二个月后进行口语测试,并从课堂参与度、语言能力、知识目标,自主学习能力这4个方面分析教学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课堂参与:实验班课堂参与度更高,课堂气氛活跃。相对于对照组的学生,实验班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或参与讨论的频率高互动练习和即时反馈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这种互动性有助于保持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实验班85%以上的学生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课外任务,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频率高。而对照组的只有76%的学生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课外任务。
语言能力:实验班学生口语交流声音洪亮,自信,辨识度高。更加流畅准确地使用句型。实验班65%以上的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本章节规定的词汇,复述语法和地道表达,而对照组的只有59%的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本章节规定的词汇,复述语法和地道表达。
知识目标: 实验班学生相对轻松掌握单词发音、拼写,句型地道表达,语感相对有了提高。实验班大约30%学生相对轻松掌握单词发音、拼写,句型地道表达,语感相对有了提高。而对照组的只有12%的学生反馈能够轻松掌握单词发音、拼写,句型地道表达。英语趣配音使用算法和数据分析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根据用户的学习进度和表现调整课程内容,从而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自主学习:实验班学生课后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更加积极,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实验班大约89%学生反馈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能够自己对照英语趣配音的单词发音反复练习,能够自己观看视频,流利背诵故事的情节发展。而对照组的只有12%的学生反馈意见。
三.结语
通过对英语口语APP与阅读课本剧教学相结合的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可行性。当然,英语口语APP在教学应用中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因为高中生的心智不成熟,自制能力较弱,英语口语APP对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影响,课堂专注度不够。农村高中的学生从小接受背写式英语教学,“哑巴”英语的学习模式根深蒂固。其次,本次教学样本数据不够全面,样本容量还不够大,教学设计环节需要进一步细化。
参考文献
[1]贾乐.(2024).英语学习活动观引导下的高中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学生英语(40),17-18.
[2]胡飞.(2024).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口语教学应用研究——以雅思口语和人教版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为例.科教文汇(19),176-179.doi:10.16871/j.cnki.kjwh.2024.19.041.
[3]黄嘉慧.(2024).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举措.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09),80.
[4]丛笑.(2024).融合视听说的多模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应用的实证研究——以沪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校园英语(34),6-8.
[5]康文秀.(2024).语块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研究(20),65-67.
[6]唐诗.(2024).AI平台辅助高中英语听力口语教学优势何在?——基于NVivo的质性分析.知识文库(12),147-150.
[7]冯苏艳.(2024).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方法研究.中学生英语(22),13-14.
[8]陈丽英.(2024).“三新”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校园英语(21),61-63.
作者:王肖,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话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