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强化学生管理,助力学校发展

作者

张霞

山西工商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0

摘 要: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一环,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学业规划指导、日常行为管理以及生活服务提供等多重角色。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学生群体的多元化发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关键词:思想政治、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

一、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一) 思想政治教育者

高校辅导员的首要职责是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学生易受各种思潮和观念的影响。辅导员需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道德素质。

(二)心理健康辅导员

随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凸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紧密的教师群体之一,需具备基本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能力。通过日常观察、谈心谈话、心理测评等方式,辅导员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认知,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三)职业规划指导者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多元化的职业选择,高校辅导员需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业规划和职业发展指导服务。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职业倾向和市场需求等信息,辅导员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方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四)日常管理者

作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主要负责人,高校辅导员需制定和执行学生管理制度和规定,维护校园秩序和稳定。通过加强对学生宿舍、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和检查,辅导员确保学生生活学习的有序进行。

(五)生活服务提供者

高校辅导员还需关注学生的生活需求,提供温馨、周到的生活服务。通过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辅导员及时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如经济困难补助申请、生病就医协调等。

二、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辅导员需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党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道德观念。

(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需具备基本的心理咨询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个别咨询等方式,辅导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认知和心理调适能力。

(三)学业指导与职业规划

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是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辅导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提供个性化的学业指导。同时,辅导员还需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服务,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提升就业竞争力。

(四)日常行为管理与服务

学业规划与职业发展指导是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辅导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业规划和职业发展指导服务。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等信息,辅导员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方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三、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多元化与个性化需求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学生群体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兴趣爱好和发展目标,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二)信息化与网络化挑战

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为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辅导员需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辅导员还需关注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动态,防止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

随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凸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高校辅导员需具备基本的心理咨询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辅导员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能力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四、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创新策略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与机制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与机制是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创新的基础。高校应制定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和规定,明确辅导员的职责和权利范围,为辅导员开展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提升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效能的关键。高校应注重辅导员的选拔和培养工作,选拔具备良好思想政治素质、较强业务能力和高度责任心的辅导员担任学生管理工作。

(三)创新学生管理模式与方法

创新学生管理模式与方法是提升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效能的重要途径。辅导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和方法。例如,可以采用“一对一”辅导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可以采用“互联网+”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是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辅导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认知和调适能力。

(五)推进依法治校与依法治教

强化依法治校与依法治教意识是提升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效能的重要保障。高校应依法制定和完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和规定,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五、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趋势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化,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未来,高校辅导员将更加注重专业素养的提升和职业发展的规划,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

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将为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高校辅导员将更加注重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的运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家校合作与社会化发展趋势

家校合作与社会化发展趋势将成为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向。未来,高校辅导员将更加注重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和合作互动,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国际化与跨文化交流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增多,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将面临国际化与跨文化交流的发展趋势。未来,高校辅导员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组织国际交流活动、开展跨文化教育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六、结语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在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新时代学生群体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以及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挑战,高校辅导员需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和方法,加强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工作,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左小平.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2).

[2]张祖洲.试论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

作者简介:张霞,女,汉族,1996.2-,山西太原,会计学学士,研究方向: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