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三教”改革推动“课堂革命”
吴辉
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邮编:455000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与此同时,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情况下,职业教育发展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在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一般的实际情况下,要想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就必须创新教学理念与方式。在当前普遍提倡“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提升课堂教育教学的实效,挥别过去职业院校课程教育中的不当之处,成为了摆在教学管理者和广大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三教”改革;课堂革命
1 前言: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强调,“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高职院校全面开展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实践探索,是新时代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措施。伴随着这些科学指导思想和创新教育理念的实施,很多职业院校都开始在立德树人理念的前提下,从深化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入手,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力图让学生远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手段下让全新的课堂充满活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去确保课堂教育价值的实现。
2 职业院校课堂革命的必要性概述
2.1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教育色彩的职业教育课堂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特点和知识基础应用型人才的机构,理应在与时俱进的前提下,主动与教育改革理念相结合,不断探索更适合当代学生身心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课程教育的创新性,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收获到知识与技能。与此同时,课堂革命是职业院校不断提升自身人才培养标准,精细化管理学科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在一线从事教学与科研的教师理应肩负起这一责任和使命,用前瞻性的视野带给学生更多能够在未来职业舞台上学以致用的知识与能力,而不是盲目依照教材本身的内容,忽视了其与社会发展和地区企业人才需求实际的关联。
2.2“三教”改革是课堂革命的必然要求
课堂是面向学生实施全面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开展质量无疑决定着课程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尤其是在近年来职业院校生源文化基础课程学习成绩较差的现实情况下,不少职业院校都鉴于这一实际现状将专业课程实训教学放置在了重要的位置上,而把一些文化基础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起来,这样一来,使得不少师生都从意识形态上认为学好专业课程实现就业才是最重要的,也放松了对于一些基础课程学习的要求,这才呈现出了部分文化基础课程课堂学习效率较差、师生沟通不足、学习氛围不佳的现实情况。面对这样一种状况,如果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改革手段,必然会对学科教学发展带来不利的阻碍,也不符合职业教育指导思想的要求。从这点意义上来讲,“三教”改革中的因素作为决定课堂教育教学的关键,必然要在课堂革命中肩负起重要的角色。
3 职业院校课堂革命的内涵分析
3.1教师要建立起“为学而教”的理念
无论是各阶段的教育层次,都倡导要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崭新课堂。鉴于此,笔者认为,职业院校的教师也不应当像传统课堂中的单一知识搬运工,而应当真正做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白应该让学生了解什么、学习什么,同时聆听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想要学习什么,在多个方面相对统一的前提下,制定教学的内容框架,可以尝试在不跳出教学内容主体的指导思想下,多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和信息教育的手段,利用学生们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在更好地调动起学生参与热情的目标下,教师要真正围绕“为学而教”去下更多的功夫,要逐渐打破与学生的年龄、认知、喜好特点的差距,拉近与学生情感上的距离,为进一步创设出师生互动的良好课堂教学氛围打下良好的基础。
3.2打造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校园期间双方都必须要面对的人际关系之一,作为教师来讲,如果做一名高高在上的谦谦君子,也不影响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但是无形之中必然会给所教授学生带去距离感,使他们无法在教师面前大胆地表达想法,更不要说做朋友了。而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时期,教师只有不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朋友般的亲切,才能为今后的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做好铺垫。与此同时,现阶段职业院校学生处于飞速发展变化的信息时代,他们完全有能力在课余时间获取到除了教师与教材以外的学习资源,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引导,使学生明确哪些值得去看,并借助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做好针对学生课余时间的教育和沟通工作。这些看似微小的工作不仅是重塑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借助对于学生的关怀与服务进一步提升师生感情的关键。
4 职业院校课堂革命的途径探索
4.1教师改革方面要务求实效
职业院校课堂革命的进程中,“三教”改革之首的教师改革首当其冲,这不仅需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者从招募教师方面制定行之有效的规划,还要在原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不断向广大教师赋能,逐渐打造出专业特点鲜明、年龄结构合理、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师团队。尤其是在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要抓好时机引入一些学历高、专业精的青年人才加入到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中来,进一步提升教师团队的教学科研能力。与此同时,在具体工作安排方面,要多让具有专业技能标签的教师参与除教学任务之外的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攻关等领域,切实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不给教师安排除教学与科研之外的其他任务。
4.2教材改革方面要精益求精
教材作为开展教学的基本依托,近年来也成为了职业院校改革的重点领域。客观来讲,职业院校使用的通用版教材虽然具有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但是确实存在无法很好兼顾具体专业领域内容的不足之处。也正因为如此,一些科研能力较强的院校尝试编纂校本教材,作为传统通用教材的重要补充,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如果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配置确实难以完成校本教材编纂与课程二次开发的任务,那就需要在教材选用方面尽量做到优中选优。可以多借鉴国内优秀学校的经验,类比自身所开设专业与其是否有相似之处,分析好能否真正在实践教学中起到更好的作用,总而言之,就是在教材和内容选择方面精益求精。
4.3教法改革方面要与时俱进
教法是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路径,教师、教材改革最终需要通过变革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来实现。一是采用知行合一的教学方法。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指导学生根据一个典型岗位、讲清理论,分解一个任务项目、练会技能,延伸到同一类企业、举一反三,拓展到同一类岗位、触类旁通,选出一组学生展示、现场示范,对照一套课程标准、月月考核,精选一项学生成果、综合评价。二是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智慧教学融合。全面优化教师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策略,大幅度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利用大数据实施“成果导向”的过程性考核,做好学习成果学分认定,培养学生适应毕业“首岗”要求的能力和素养,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适应未来数字化革命的新挑战。三是总结提炼典型教学方法案例。将蕴含“教法”改革的专业、课程、教材、课堂、实训基地等重点项目纳入相关职能部门的年度考核范围,培育和打造系列化的典型教学方法案例,全面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革命,引导学生以时代思想武装智慧思维、以科学奋斗创造幸福生活、以知识素养成就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