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的护理体会
唐宵
四川南充市仪陇县人民医院 四川 南充
摘要:目的:阐述对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护理的心得。方法:本次研究的50名对象均为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在本院接受相关护理的患者。对照组选用普通护理,研究组额外实施优化护理干预。之后从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比对照组要短(P<0.05),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也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优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康复。
关键词:膀胱癌患者;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术后护理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泌尿系统肿瘤中位居第二位,对于晚期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1]。该手术能够彻底切除肿瘤,还可以重建排尿功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护理质量对患者的预后情况也有着较大影响,因此必须采用优质的护理方式,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有效应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让患者拥有良好的护理体验。本文比较了优化护理干预与普通护理在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还讨论了护理心得,希望能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有参考,具体可参考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50名对象均为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在本院接受相关护理的患者。
纳入标准:(1)年龄18-75岁;(2)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膀胱癌(T2-T4a,N0-Nx,M0);(3)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并行回肠代膀胱重建;(4)预期生存期>12个月;(5)患者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书面同意。
排除标准:(1)有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2)有精神疾病;(3)既往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病史;(4)术前1个月内接受过放化疗者;(5)合并严重尿路感染或其他活动性感染者;(6)术后并发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需再次手术者。
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45-72岁,平均(58.6±7.2)岁;TNM分期:T2期9例,T3期12例,T4a期4例。研究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6-73岁,平均(59.2±7.5)岁;TNM分期:T2期10例,T3期11例,T4a期4例。
1.2方法
对照组选用生命体征监测、伤口护理、管路护理等普通护理方式。
研究组额外实施优化护理干预。
(1)心理护理
①入院时进行心理评估,评估患者心理状态。②针对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心理干预方案。③每日进行15-20分钟的心理疏导,采用共情技巧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2)疼痛管理
①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每4小时评估患者疼痛程度。②实施多模式镇痛:术后2天内使用患者自控镇痛泵(PCA),以舒芬太尼0.5μg/kg/h持续静脉输注。③疼痛评分>4分时,给予曲美布汀20mg口服,每日3次。④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等非药物镇痛方法。
(3)早期活动
①术后6-8小时指导患者床上被动活动,每2小时更换体位。②术后24-48小时内协助患者下床活动,首次下床时间不少于5分钟,每日递增5-10分钟。③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助行器,预防跌倒。
(4)饮食指导
①术后6小时可少量饮水,24小时后进食流质。②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过渡到半流质、软质饮食。③制定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膳食方案。④指导患者少量多餐,每餐进食量控制在200-300ml。⑤避免辛辣、咖啡、碳酸饮料等刺激性、产气食物,。
(5)膀胱功能训练
①术后3-5天开始膀胱功能训练。②指导患者进行骨盆底肌锻炼,每次收缩5-10秒,放松3-5秒,每日3组,每组10-15次。③采用膀胱容量训练法,逐步延长排尿间隔时间,从1小时开始,每3天增加30分钟,直至达到3-4小时。④使用便携式超声膀胱测容仪,监测残余尿量,确保每次排尿后残余尿量<50ml。⑤教会患者正确的间歇导尿技术,每日4-6次。
(6)并发症预防
①深静脉血栓预防:指导患者术后早期下肢按摩和被动活动,穿着弹力袜。②尿路感染预防: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清洗2次,使用0.5%的氯己定溶液冲洗尿道口。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肠梗阻、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排气、排便、住院时间对比
表1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来看,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排气时间为60.3±8.7小时,比对照组的72.5±10.2小时缩短了12.2小时,减少了16.8%。排便时间方面,研究组为82.5±10.4小时,对照组为96.3±12.6小时,研究组比对照组提前13.8小时排便,缩短了14.3%。在住院时间上,研究组平均为15.2±2.8天,对照组为18.6±3.2天,研究组比对照组减少了3.4天的住院时间,缩短了18.3%。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优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加快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促进早期康复。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对比
由表2可知,研究组肠梗阻发生率为4.0%(1/25),比对照组的12.0%(3/25)减少了66.7%;切口感染发生率为4.0%(1/25),比对照组的8.0%(2/25)减少了50%;尿路感染发生率为0%(0/25),比对照组的8.0%(2/25)减少了100%。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优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既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还能降低二次治疗的风险,有利于患者的长期预后。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优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缩短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排气时间比对照组缩短了12.2小时(减少16.8%),排便时间提前13.8小时(缩短14.3%),这种改善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例如,优化护理方案中的早期活动干预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组患者在术后6-8小时即开始床上被动活动,24-48小时内协助下床活动。早期活动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腹腔压力,刺激肠道功能恢复[3]。本文的数据也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4.0%)比对照组(8.0%)降低了50%,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个体化的饮食指导也对胃肠功能恢复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研究组患者在术后6小时即可少量饮水,24小时后进食流质,并逐步过渡到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质饮食。这种循序渐进的饮食方案为患者提供了必要的营养支持,还避免了肠道过度负担,从而降低了肠梗阻的发生率。
在膀胱功能训练方面,研究组采用了系统的骨盆底肌锻炼和膀胱容量训练。每日3组、每组10-15次的骨盆底肌收缩练习,配合逐步延长排尿间隔时间的训练,有效促进了膀胱功能恢复,还改善了盆底血液循环,增强了局部免疫力,大大降低了尿路感染的风险。
此外,多模式镇痛管理也是优化护理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使用患者自控镇痛泵(PCA)和定期疼痛评估,研究组患者获得了更好的疼痛控制。充分的疼痛管理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的同时,还间接促进了早期活动,这与胃肠功能恢复和并发症预防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优化护理干预凭借多方面的干预措施,有效促进了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的康复过程,相比普通护理,优化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效率。
参考文献:
[1]谈笑.优质护理在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35):150-152.
[2]魏娟,曹辉茹,周影,杨矗,户宪珍.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后新膀胱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04):155-157.
[3]杨沫.回肠膀胱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09):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