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机关党支部组织力的思考与实践
韩浩贤
天津医科大学机关党委
摘要:本文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深入探讨提升高校机关党支部组织力的重要意义、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实践策略。通过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完善制度体系、创新活动形式、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等多方面举措,旨在提高高校机关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高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和组织支撑。
一、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机关党支部组织力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保障。天津医科大学在提升机关党支部组织力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与实践,为高校机关党建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提升高校机关党支部组织力的重要意义
(一)强化政治引领
高校机关党支部肩负着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坚定政治信仰、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使命。提升组织力能够确保党支部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机关党员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而为高校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二)促进学校治理
高校机关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枢纽,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有助于优化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够更好地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推动学校各项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
(三)助力人才培养
机关党支部与学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工作密切相关。提升其组织力可以促使党支部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为教师教学科研提供有力支持,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从而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三、天津医科大学机关党支部组织力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党支部班子建设有待加强
部分机关党支部班子成员在党建工作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相对不足,缺乏系统的党建工作培训和实践经验。在组织党支部活动、开展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时,存在思路不够开阔、方法不够灵活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支部组织力的发挥。
(二)党员教育管理不够精准
随着高校机关党员队伍规模的不断扩大,党员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思想状况等呈现出多样化特征。然而,现有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难以满足不同党员群体的学习需求。部分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倾向。
(三)组织生活质量有待提高
一些机关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的现象,组织生活内容不够丰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三会一课”往往局限于传达文件精神、学习理论知识,与机关工作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党员在组织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导致组织生活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四、提升天津医科大学机关党支部组织力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
1. 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
注重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且具有一定党建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担任机关党支部书记。同时,建立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库,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锻炼,为党支部班子建设储备力量。
2. 开展党支部书记培训
定期组织党支部书记参加专题培训,内容涵盖党的理论知识、党建工作实务、党支部工作方法等方面。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授课、开展经验交流、实地考察学习等多种形式,提升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党支部工作的各项技能。
(二)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
1. 构建精准化党员教育体系
根据机关党员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党员教育计划。例如,针对年轻党员开展党性修养和职业发展规划教育;针对中老年党员进行政治理论巩固和经验传承教育。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党员教育平台,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如网络课程、微党课、党建公众号等,方便党员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2. 严格党员日常管理
建立健全党员日常管理制度,加强对党员的考勤、考核和监督。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党费收缴管理等工作。对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进行实时跟踪记录,及时发现并纠正党员存在的问题,对违反党纪党规的党员严肃处理,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3. 强化党员激励关怀
建立完善党员激励机制,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在党建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党员进行表彰和奖励,通过评选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激发党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同时,加强对党员的人文关怀,关注党员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困难,及时开展谈心谈话、走访慰问等活动,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三)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与内容
1. 丰富组织生活主题
结合高校机关工作实际和时代热点,确定多样化的组织生活主题。例如,围绕学校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助力学校发展我先行”主题党日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讲”主题分享等,使组织生活更加贴近党员工作和生活实际,增强党员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2. 创新组织生活形式
打破传统组织生活的单一模式,积极引入互动式、体验式、开放式的活动形式。例如,组织党员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等开展实地教学,开展党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增强组织生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组织生活的覆盖面和灵活性。
3.增强组织生活实效
注重组织生活的成果转化,将组织生活中形成的思想共识、提出的工作建议及时应用到机关工作实践中。例如,在组织生活中针对机关工作作风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后,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加以落实,切实解决机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组织生活真正成为提高机关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有效载体。
(四)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1. 找准融合切入点
各机关党支部要深入分析本部门的业务工作特点和党建工作要求,找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例如,教务处党支部可以将党建工作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相结合,通过开展党员教师示范课、教学质量提升党员攻坚项目等活动,发挥党员在教学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科技处党支部可以围绕科研项目申报、科研团队建设等业务工作开展党建活动,鼓励党员科研人员勇于创新、攻坚克难,提升学校科研整体实力。
2. 建立融合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的工作机制。在制定部门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时,将党建工作任务与业务工作任务一并纳入其中,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定期召开党支部会议和部门工作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3. 打造融合工作载体
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的有效载体,创建具有部门特色的党建品牌。例如,机关党委可以组织开展“一支部一特色”创建活动,各党支部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打造党建工作亮点项目,如“党员服务示范岗”“党建+志愿服务”等品牌活动,通过这些载体将党建工作贯穿于业务工作的全过程,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五、结论
我校在机关党支部组织力建设征程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通过精心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并强化培训考核,为党支部班子注入强大领导力;构建精准化党员教育体系,全方位塑造高素质党员队伍;创新组织生活主题,让组织生活焕发生机活力;找准党建与业务融合切入点、建立长效机制并打造特色载体,实现两者同频共振、互促共进。这些举措已初显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机关工作作风,提升了工作效能与服务质量,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