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学生新生朋辈学业辅导体系的构建研究

作者

孙艺文

东北电力大学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朋辈辅导这一模式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业环境,提升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梳理,结合实践调查分析当前朋辈学业辅导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包括选拔培养朋辈辅导员、构建辅导内容体系、建立有效运行机制以及完善评估与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构建策略,以期为高校新生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新生;朋辈学业辅导;体系构建

大学新生从高中进入大学,面临着学习方式、学习环境、课程设置等多方面的巨大转变,这使得他们在学业适应过程中往往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学业适应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新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还对其后续的大学生涯发展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朋辈学业辅导作为一种利用学生之间的同伴关系开展的学业支持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学业辅导方式的不足,为新生提供更加贴近他们需求和实际情况的帮助。因此,构建科学、完善的大学生新生朋辈学业辅导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大学生新生朋辈学业辅导的现状与问题

对于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而言,学业上的适应与辅导显得尤为关键。然而,当前大学生新生朋辈学业辅导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辅导资源分配不均、辅导效果不佳、缺乏个性化指导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新生的学业成绩,也对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带来了挑战,深入探讨分析大学生新生朋辈学业辅导中存在的问题。

(一)朋辈辅导员选拔与培训方面

选拔标准的科学性与全面性不足:在选拔朋辈辅导员的过程中,部分高等教育机构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其他关键素质,例如沟通技巧、责任感、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这种选拔方式可能导致选出的朋辈辅导员在学术成绩上表现出色,但在与新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充分满足新生的多元化需求。

培训体系的完善性有待提高:众多高校在对朋辈辅导员进行培训时,内容和方法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培训内容通常局限于学业知识的传递和辅导技能的讲解,而对朋辈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培养、职业规划指导以及应对辅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等方面缺乏足够的培训。培训方法也主要依赖于讲座和集中授课,缺少实践演练和案例分析,这使得朋辈辅导员在实际辅导工作中难以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从而影响了辅导效果。

(二)辅导内容与形式方面

学业辅导内容的单一性:当前,针对大学生新生的朋辈学业辅导主要聚焦于课程学习的答疑解惑,例如专业课程重点难点的阐释、作业指导以及考试复习等。然而,对于新生在学习方法转变、学习习惯养成以及学业规划制定等方面的辅导相对匮乏,未能充分满足新生全面适应大学学业生活的需求。

学业辅导形式的创新性缺失:在多数高校中,朋辈学业辅导的形式主要为一对一辅导、学习经验交流会和学习小组讨论等传统形式。尽管这些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辅导作用,但其创新性和吸引力不足,难以激发新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线上辅导平台和新媒体工具的应用尚未充分,未能充分利用其在拓展辅导时间和空间、丰富辅导资源和形式等方面的优势。

(三)运行机制与管理方面

组织架构的不完善性:部分高等教育机构尚未构建起完善的同侪学业辅导组织架构,导致同侪辅导活动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协调,存在部门间职责界限模糊、分工不明确的问题。这种状况易导致同侪学业辅导活动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混乱与无序,从而影响辅导活动的效率与质量。

沟通协调机制的不完善性:在朋辈学业辅导的实践中,辅导员与新生、辅导员与教师以及辅导组织与学校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存在障碍。信息传递的不及时与不准确,导致辅导活动无法依据新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进行适时的调整与优化,同时亦影响了各方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

二、朋辈学业辅导的理论基础和可行性分析

(一)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态度。在朋辈学业辅导中,新生可以观察朋辈辅导员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应对学业困难的策略,并进行模仿和学习。朋辈辅导员作为与新生年龄相近、经历相似的榜样,其成功的学习经验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更容易被新生所接受和认同,从而激发新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学业发展。

(二)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重视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个性发展,强调人际关系和情感支持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朋辈学业辅导注重建立在平等、尊重和信任基础上的朋辈关系,朋辈辅导员能够给予新生更多的情感关怀和理解,营造一个温暖、支持性的学习氛围,让新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学习潜力。

(三)群体动力学理论

群体动力学理论认为群体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群体的氛围和规范会对个体的行为和态度产生重要影响。在朋辈学业辅导群体中,新生之间以及新生与朋辈辅导员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群体规范,促使新生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也有助于培养新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大学生新生朋辈学业辅导体系的构建策略

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与变革的当下,大学新生的学业适应问题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之一。新生从高中迈向大学,面临着学习模式、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巨大转变,如何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这一关键时期,实现学业的良好开端,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朋辈学业辅导作为一种基于学生同伴关系的教育支持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通过打造全方位的辅导内容体系,建立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完善激励机制,助力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业生活,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一)学业辅导体系构建原则

高等教育机构应构建科学且合理的朋辈辅导员选拔机制,全面评估学生的多维素质,通过个人自荐、班级推荐、面试考核及综合评价等程序,选拔出学业成绩优异、能力卓越、乐于助人的学生担任朋辈辅导员。此外,应建立分层次、多元化的培训体系,涵盖入职培训、周期性培训和专题培训等,重点强化朋辈辅导的基本理念、方法论及技能,以及新生的心理特征和普遍学业问题等方面的知识。周期性培训应基于实际发展状况,组织朋辈辅导员进行集中学习与交流,而专题培训则聚焦于特定问题或领域,例如学习障碍学生的辅导、学业规划指导、线上辅导平台的运用等,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以提升朋辈辅导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训方法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演练、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以增强培训效果。

为促进新生顺利融入大学生活,本研究构建了一套内容丰富的辅导体系。在学业知识辅导方面,朋辈辅导员凭借个人经验与专业知识,为新生提供课堂学习、课后作业及考试复习的疑难解答,系统梳理课程知识架构,详尽阐释重点与难点,并给予学习策略与方法指导。在学习方法与习惯培养方面,通过组织讲座、分享会及训练活动,向新生普及大学学习的特性与规律,传授自主学习、时间管理等关键技能,助力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业规划指导方面,朋辈辅导员结合个人经历,协助新生深入理解专业培养目标、就业趋势及发展前景,辅助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学业发展规划。

对于新生入学后,应尽快建立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朋辈辅导员与新生、教师、学校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朋辈辅导员应定期与新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和线上沟通,了解新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向教师反馈新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协助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也应积极参与朋辈学业辅导工作,为朋辈辅导员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共同解决新生的学业问题。同时,朋辈学业辅导组织应加强与学校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整合各方资源,为朋辈学业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

构建全面、科学的朋辈学业辅导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应从多个维度对朋辈学业辅导工作进行评估,包括朋辈辅导员的工作表现、新生的学业发展情况以及辅导工作的整体效果等方面。具体指标可涵盖朋辈辅导员的到岗情况、工作态度、辅导方法的有效性、与新生的互动频率和质量、新生对朋辈辅导员的满意度;新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情况、学习兴趣增强程度、学习方法改进情况、学习态度转变情况、学业规划制定与执行情况;辅导活动的参与度、活动形式的创新性、辅导资源的丰富性、辅导工作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等。通过定期对这些指标进行量化和质性评估,全面了解朋辈学业辅导工作的实际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辅导工作提供依据。

完善朋辈辅导员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朋辈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传统的荣誉表彰和物质奖励外,高校应在综合素质测评加分、评优评先、入党推优、干部选拔、推免研究生、就业推荐等方面给予朋辈辅导员更多的政策倾斜和优先考虑,让朋辈辅导员在付出努力的同时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成长和发展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立朋辈辅导员专项奖学金、提供培训深造机会、组织交流考察活动等方式,激励朋辈辅导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辅导水平,持续为新生提供优质的学业辅导服务。

【结论】

大学生新生朋辈学业辅导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从理论基础出发,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构建策略。通过科学选拔与培养朋辈辅导员、构建丰富多样的辅导内容体系、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以及完善评估与激励机制等措施,能够充分发挥朋辈学业辅导在新生学业适应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帮助新生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学业过渡,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应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和完善朋辈学业辅导体系,使其更好地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教改项目:本文系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全育人背景下“五维融合”学业指导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教育厅项目五维维融合建功新时代实践教育模式构建研JJKH20240123SJ

作者简介:东北电力大学 孙艺文 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 学风 实践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