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单元整体观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思考

作者

赵婧

庄河市向阳小学 116400

摘要:新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中写话是习作的开端,第二三学段中习作是写话的拓展和延伸。习作是联结两个阶段的桥梁,因而探究习作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习作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对单元整体的习作教学进行研究,推动了小学语文单元整体习作教学相关教法、学法的发展,为扩充小学语文习作的理论成果做出了贡献。

写作能力关乎学生个人的终身发展。习作能力是进行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能力。其中,正确而恰当地表达自我是个人与外界交流沟通的关键。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写作能力不仅仅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标准,更是每个社会公民的必备素质之一。合理、有效地表达自我是每个人终身需要的能力。

小学语文的基础性决定了小学语文习作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现在的学校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课堂教学,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没有精准定位写作教学的目标;二是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其写作过程具体、有效的指导;三是忽视写作评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

在对待习作教学的态度方面,虽然目前小学教材强调阅读与写作并重,但是部分教师还是按照以往相对比较重视阅读的习惯教法,并且在习作课上也将大量的时间放在灌输习作知识上,这导致学生缺少写作时间,教师也不能针对学生在习作上出现的问题给出及时的反馈。单元整体教学从宏观角度将习作教学发展为可操作的、具体化的教学行为,促进单元整体教学在教育实践中的生根发芽。

单元整体观视角下的习作课堂教学可以从哪几方面进行研发和拓展呢?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单元整体教学是从语文知识传授转向语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支点。

单元整体教学是对教材中“原单元”内部教学内容进行统整设计,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跨单元”教学内容的联结与拓展。同时,当前的教材是以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单元内部各个板块紧密相连。因此,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恰好符合教材编排设计思路。 这对教学的启示是教师应遵循教材的编写理念,转变传统单篇教学模式为单元整 体教学。 同样,在进行习作教学时,教师应在单元整体框架下有序进行,对整个单元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便于精准定位每次习作教学的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以及确定需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还能系统、合理地安排单元内各个板块的教学时间,从而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具有充足的写作时间。

二、单元整体观视角下的习作教学有助于教师真正读懂教材,建立科学有效的习作训练教学序列。

进行有效的习作教学需要教师在学生与教材两者之间建立联结, 因此,在读懂教材的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促进对学生的习作能力发展序列的了解。提升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要求习作教学要有整体观、 系统思维。具体来说就是要明确指导学生练习的这个习作技能点,在此之前,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在这之后,还会进行哪些相关的提升训练。既不能越位, 随意拔高,去做未来年段的事,又不能总是“零起点”,忽略学生前面已有的学习基础。可见,单元整体观下的习作教学有助于教师按照学生的习作水平、现有的知识与能力梯度,把握教学基本要求,循序渐进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总之,教师只有在真正了解学生、理解课标、读懂教材的前提下,才能序列化地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卓有成效地开展习作教学。

三、单元整体观视角下的习作教学有助于尊重学生成长的发展性

三年级开始我们才真正意义上开启了习作教学课,虽然二年级的时候学生进行了写话,但是孩子的表达能力还是比较苍白,这就造成了教师在刚开始批阅习作草稿时的无力感,感觉孩子好像什么都不会写。这时候我们作为教师就应该明确习作目标和学生的能力范围,孩子需要一点点长大,习作教学的过程也是日积月累才能初见成效。如何尊重孩子的发展性呢?可以让他们每天练写几句话,每周的日记和小练笔跟进,让孩子在写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看到小成绩小进步。如果教师以看学生习作结果,来衡量学生的学习将会产生低效率的作文教学水平,那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往往从学生习作的字数,学生习作中的文字表达的优美与否,文章结构等这些结果来看待学生的习作,这很容易导致教师向学生的习作提出高要求。对于不会写或写不好的学生只会挫伤他们的写作自信心,让学生怕写作文以致写不出文章;对于能写的学生则让他们在习作中只向教师的目标迈进,凑字数、抄袭范文,乱套结构的现象就会出现。学生习作根本谈不上有独特的个性,而且这也只不过是要我写作文而已。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习作的发展性过程,学生习作完全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张扬了个性,作文教学实效就会大大提高。

四、单元整体观视角下的习作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真实的习作感悟

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为例 ,在进行《我想对您说》习作指导课时,我并没有急于抛出习作要求, 而是将话题引向学生的真实生活,引导他们对目前状态的看法,鼓励学生勇于表达。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舐犊情深”和语文要素,引导学生用合适的语言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他们的感情。接着,联系在阅读课中学习的“从作者描绘的场景和细节中体会其蕴含的感情”这一方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这篇习作要求学生以“向人倾诉”的方式表达看法、诉说烦恼、抒发情感, 因而选择了书信的形式,重在以第一人称直接向第二人称方式提供匹配的表达平台。 同时,关联单元内部之间不同的板块,将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父母之爱”的要求融合习作评价。比如,引导学生用“口语交际”中提到的:尝试用直接对话的方式,将“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描述出来,以父母交流的口吻,表达心中的感受,把握以第一人称直接对话的方式,以此来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基于本单元“我想对您说”的主题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对您说”的具体事例,也从语文要素出发,借助事例中的典型“场景”和具体“细节”以有序的方式,将涌动在内心的情感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表达真情实感是习作的初衷,当我们能用最朴素的文字把内心的所想真切地表达出来时,这样的文章才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单元整体观视角下的习作教学,可以使教师真正读懂教材编排的层次性和关联性,深入思考语文要素在各个单元内外部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使其在进行习作教学时,从目标到方法到路径形成单元整体框架。此外,进行单元整体的习作教学,还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学生主体性,把单元整体教学与单元独有的特点进行融合,实现共性与个性的和谐。尊重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真性情,加强教师的思考和对课堂的把控能力,用单元整体观的视角问诊把脉,精准定位,我想这样才能让师生在习作的天地共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琴园《小学语文中段习作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

[2] 沈益锋《单元整体观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习作课例设计研究》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4]周茜《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