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阅读习惯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黄锦光

廉江市塘蓬镇留和小学, 广东 廉江 524459

摘要:本文聚焦于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习惯的培养,深入探讨其重要性、实践方法与意义。通过营造阅读氛围、开展多元阅读活动以及加强阅读指导等多方面举措,助力小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强调阅读习惯培养对提升语文素养、拓展思维视野及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作用,旨在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以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课堂实践;阅读氛围;阅读指导

0引言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语文知识,更要注重其语文素养的培养,促进其未来良好发展。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阅读则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其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阅读中不断积累知识、感悟语言、培养思维能力,进而提升综合素养。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阅读方法不当等。因此,深入探究阅读习惯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策略,并进行深刻思考,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1.1打造书香教室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精心打造书香教室能够让学生时刻浸润在阅读的氛围之中。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名人名言、经典诗词等与阅读相关的内容,设置图书角,摆放各类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定期更新。鼓励学生捐赠自己喜爱的图书,共同分享阅读资源。还可以开展“最美图书角”评选活动,激发学生对图书角的爱护与关注之情,让学生在充满书香气息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阅读的欲望。

1.2教师示范阅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其阅读示范作用对学生影响深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阅读感悟,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例如,在讲解一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先讲述自己阅读这篇文章时的所思所想,以及从中学到的知识和道理。课间休息时,教师也可以坐在教室里阅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学生传递阅读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从而带动学生积极参与阅读。

1.3开展阅读分享会

定期开展阅读分享会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近期阅读的书籍或文章,讲述其中精彩的情节、有趣的人物等。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从他人的分享中发现更多值得阅读的书籍,拓宽阅读视野。在阅读分享会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见解,营造活跃的阅读氛围,使学生在分享与交流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与价值。

2开展多元阅读活动,丰富阅读体验

2.1阅读与表演相结合

将阅读内容与表演活动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增强阅读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故事或课文,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研读文本,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等,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涵。例如,在学习《狐假虎威》时,让学生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等角色,通过生动的表演展现故事的情节,使学生在表演中深刻体会到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和参与度。

2.2开展主题阅读活动

主题阅读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广泛阅读,加深对某一领域知识或情感的理解与感悟。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季节、节日等确定不同的阅读主题,如“春天的故事”“感恩父母”“神话传说之旅”等。然后,推荐相关的书籍、文章让学生阅读,并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写作比赛等活动。通过主题阅读活动,学生能够将不同的文本进行关联与整合,构建起更加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能在阅读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2.3利用多媒体拓展阅读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资源为阅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为学生展示与阅读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例如,在学习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时,播放相应的自然景观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可以推荐一些优质的电子阅读资源,如有声读物、电子绘本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便捷地进行阅读,丰富阅读体验。

3加强阅读指导,提升阅读能力

3.1阅读方法指导

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目的,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指导。如对于记叙文,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抓住关键人物和事件;对于说明文,要教会学生关注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等。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精读、略读、默读等不同的阅读方式,提高阅读效率。例如,在阅读一篇较长的文章时,先让学生快速略读,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然后再针对重点段落进行精读,深入分析其中的词句含义、写作手法等。

3.2阅读笔记指导

阅读笔记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工具,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加深记忆、培养思考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如摘抄好词好句、写下自己的感悟与疑问、绘制思维导图等。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示范如何做阅读笔记,让学生模仿学习。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对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展示,激励其他学生认真做好阅读笔记。通过长期的阅读笔记训练,学生能够逐渐养成边阅读边思考、边记录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质量。

3.3阅读评价与反馈

合理的阅读评价与反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阅读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评价内容既包括学生的阅读成果,如阅读笔记、读后感等,也包括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如阅读态度、阅读方法的运用等。针对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不断调整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水平。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在阅读时理解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新回顾阅读材料,找出理解障碍点,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与指导。

4总结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通过营造阅读氛围、开展多元阅读活动以及加强阅读指导等多方面的实践举措,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体验,提升阅读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更能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深刻认识到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与策略,为学生创造更多优质的阅读学习机会,让阅读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陪伴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智慧的天空中翱翔,塑造更加丰富、充实的精神世界,迎接未来社会的各种挑战与机遇。

参考文献:

[1]胡小磊.课外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科幻画报,2022,(01):61-62.

[2]吴金云.谈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小学生(下旬刊),2021,(10):106.

[3]叶清香.浅谈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1,(58):54-55.

[4]王晓艳.课外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教育艺术,2020,(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