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思政元素渗透
张艳芬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第一小学校, 山西 大同 038200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数学课堂中思政元素的渗透。阐述了通过深入挖掘数学教材内涵、创新教学方法以及结合数学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将思政教育与数学知识传授有机融合。探讨如何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塑造其正确价值观、科学思维方式与良好品德习惯,使小学数学课堂成为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双重阵地,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小学数学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多元育人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政元素;课堂教学;全面发展
0引言
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各学科积极开展思政教育,推进学科课程和思政元素的协同发展是当前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在其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是必不可少的。用好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积极探索思政元素的情感倾向,促进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1挖掘教材中的思政资源
1.1历史文化中的思政素材
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众多与历史文化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背后隐藏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例如,在介绍古代数学成就时,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数学专著,它涵盖了众多数学领域的成果,如分数运算、方程求解等。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时,可以深入讲述《九章算术》产生的时代背景、其在当时世界数学领域的先进性以及对后世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卓越贡献,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1.2数学故事中的品德教育
许多数学故事都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像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他经过长时间的艰苦钻研,不断尝试各种方法,最终将圆周率推算到一个极为精确的范围。教师可以详细讲述祖冲之在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以及他持之以恒、勇于探索的精神。这种精神品质的传递能够激励学生在面对数学学习中的难题时,不轻易放弃,勇于挑战自我,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
1.3数学知识与社会价值观
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其中也体现着一定的社会价值观。比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关于社会资源分配、环境保护数据统计等实例。在讲解资源分配的统计数据时,引导学生思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合理分配资源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平意识。在分析环境保护数据时,如不同地区的污染指数统计、资源消耗数据等,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树立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理念。
2创新教学方法融入思政元素
2.1情境教学法的思政渗透
情境教学法能够为数学课堂中的思政教育创造生动形象的氛围。例如,在教授“百分数”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商场购物打折的情境。设置这样一个场景:小明和妈妈去商场买衣服,看到一件衣服原价较高,但打了七五折后价格较为实惠。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应用,还能了解到商家的促销策略以及消费者在购物时需要理性消费的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合理规划自己的零花钱,避免盲目消费,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和理性消费观念。
2.2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思政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融入思政元素。在进行数学问题的小组讨论时,如解决一道复杂的应用题,教师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分析题目条件,有的负责寻找解题思路,有的负责整理计算过程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想法,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当小组之间出现不同意见时,教师鼓励学生通过理性的讨论和交流来解决分歧,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包容心态。
2.3游戏教学法与思政教育
游戏教学法能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同时为思政教育提供契机。例如,在学习数学运算规则时,可以设计数学竞赛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数学口算、笔算等竞赛。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强调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在游戏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需要遵守规则,这是构建和谐有序社会的基础。同时,对于在竞赛中表现出努力拼搏、不骄不躁等优秀品质的小组或个人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竞赛品德,如诚实守信、尊重对手等。通过游戏教学法,将思政教育寓于趣味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3数学实践活动中的思政拓展
3.1数学实践与劳动教育
数学实践活动可以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比如在学习测量知识后,组织学生开展校园测量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测量校园内的操场面积、花坛周长、树木高度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亲自操作测量工具,进行数据记录和整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测量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创造价值,每一个测量数据都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还能体会到校园环境的美好与维护的不易,增强学生爱护校园环境、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3.2社会实践中的数学思政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中挖掘数学思政元素。例如,开展社区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习如何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这是数学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同时,在与社区居民交流互动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家庭的情况,感受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关爱之心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明白数学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3数学建模活动的思政价值
数学建模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政价值。在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时,如建立关于城市交通流量优化的模型。学生需要收集大量的交通数据,分析交通拥堵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4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思政元素渗透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善于发现数学教学中的思政切入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思政元素如涓涓细流般滋润学生的心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伟智.思政元素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探索[J].读写算,2024,(36):25-27.
[2]王晓妮.小学数学课堂中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4,(18):68-70.
[3]郑明新.思政元素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4,(14):33-35.
[4]马富数.用好思政元素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效性[J].社会主义论坛,2023,(0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