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发病因素与防控措施

作者

张学斌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农业农村局 273400

摘要: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与环境应激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种复杂疾病。本文分析了PRDC的主要发病因素,包括病毒性病原如蓝耳病病毒、圆环Ⅱ型病毒和猪流感病毒等;细菌性病原如肺炎支原体、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以及环境应激因素如温度变化和饲养管理不当等。针对这些发病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包括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猪群生产管理以减轻应激、实施合理的免疫程序和药物控制方案。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降低PRDC的发病率,提高养猪业的生产效益。

关键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病原分析; 防控策略; 生物安全

引言: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是影响养猪业的重要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且多样。PRDC不仅导致猪只死亡和淘汰率上升,还严重影响了猪群的生长效率和生产成本。因此,深入分析PRDC的发病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病因素分析

1.1 传染性因素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传染性因素是导致疾病发生和蔓延的关键元素,在这一因素中,病毒性病原和细菌性病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病毒性病原主要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PCV2)、猪流感病毒等,这些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能够迅速侵入猪群并引发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这些病毒具有极强的变异性和适应性,往往能够突破常规免疫屏障,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细菌性病原同样不容忽视,常见的致病菌包括支原体、链球菌、嗜血杆菌等,这些细菌往往会与病毒共同作用,形成协同感染,增加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风险。不同病原体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使得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变得更加困难,养殖场需要建立全面的病原监测和防控体系,及时识别和隔离潜在的传染源。

1.2 生产管理因素

生产管理因素是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内部因素。猪群密集饲养、不合理的群体结构、频繁的引种和更换种猪,都可能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免疫状态的猪群混群饲养,会极大地增加疾病传播的概率,不科学的饲养密度会导致猪只营养状况下降、抵抗力减弱,从而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种猪选育、仔猪保育、育肥猪舍的管理都需要严格、规范地操作。不规范的引种程序、不当的隔离措施、不充分的检疫,都可能引入新的病原体[1]。规范的生产管理流程、科学的饲养制度、合理的群体结构调整,是有效控制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重要基础。养殖场管理者需要建立标准化的生产管理体系,从源头上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1.3 环境应激因素

环境应激是猪群健康的重要威胁因素。不合理的饲养环境会直接降低猪只的免疫力,增加患病风险。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环境因素若不能有效控制,会导致猪只机体抵抗力下降,例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不良的通风条件、高湿度环境,都会增加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概率。除气候环境外,运输、分群、换栏等人为操作也会对猪只造成巨大的应激。频繁的环境变化会导致猪只激素水平紊乱,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养殖场需要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应激,创造相对稳定、舒适的饲养环境。科学的环境控制措施、合理的群体管理策略,是降低环境应激影响的关键。

2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防控措施

2.1 实施严格的猪场生物安全措施

生物安全是预防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第一道防线。养殖场应当建立全面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从人员、车辆、物资等多个环节严格控制,设立独立的生物安全缓冲区,要求所有进入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消毒,更换专用工作服和鞋靴。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限制非必要人员进入重要生产区,减少外部病原体传入的风险,同时,猪场应当制定详细的消毒方案,定期对圈舍、设备、运输工具等进行全面消毒。选择高效、低毒的消毒药品,确保消毒全面且不会对猪只造成额外伤害。建立健全的检疫隔离制度,对新引进的种猪和仔猪实施严格的隔离观察,确保不会引入新的病原体。先进的生物安全措施是养殖场有效控制疾病传播的关键保障。

2.2 加强猪群生产管理,减轻猪群应激

科学的生产管理是预防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重要手段。养殖场需要优化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保证每头猪都有充足的生存空间。合理控制不同阶段、不同免疫状态猪群的混群,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建立科学的引种和更新机制,确保种猪质量和猪群遗传多样性,在日常管理中,应当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猪只的应激[2]。平稳、温和地操作,避免突然的环境变化,保持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科学的营养配给,确保猪只获得均衡的营养,提高免疫力。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疾病隐患。通过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显著提高猪群整体健康水平。

2.3 实施合理的猪群免疫程序

科学、系统的免疫预防是控制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关键措施。养殖场需要根据当地的疫情特点和猪群特征,制定针对性的免疫程序,选择高质量、针对性强的疫苗,建立完善的免疫档案和追踪记录。种猪、仔猪、育肥猪应当按照不同阶段接受针对性的免疫接种,免疫程序不仅仅是简单地进行疫苗接种,更需要综合考虑疫苗的选择、接种时机、接种剂量等多个因素[3]。定期进行抗体水平检测,评估免疫效果,及时调整免疫策略,同时,应当注意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条件,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多种病原的联合免疫,可以显著提高猪群的整体免疫屏障,降低呼吸道疾病发生的风险。

结束语: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养猪业中的一大挑战,其发病因素复杂且多样,通过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猪群生产管理、实施合理的免疫程序等控制方案,可以有效降低PRDC的发病率,提高养猪业的生产效益。未来应继续深入研究PRDC的发病机制,探索更加有效的防控措施,为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静.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发病因素与防控措施[J].畜禽业,2024,35(10):81-83.

[2]肖海君,王尊民,谭涛.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发病特点与防控措施[J].今日养猪业,2017,(01):88-89.

[3]凌荣.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理与防控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2009,31(0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