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应用研究

作者

李海坤 雷飞 屈候斌

西华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39

摘要:储能技术因其可实现能量“断点续传”,实现能量与信息实时交互,可有效改善新能源波动、电网调峰调频能力不足等问题,是构建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储能需求,迫切需要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加快布局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战略性的关键技术,推动储能技术的多样化发展。因此,储能技术已成为电力系统迅速发展的核心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储能技术的研究也会越来越深入,储能技术也会越来越完善,从而促进电力工业不断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储能技术;新能源;电力系统;应用分析

引言

对储能技术应用于新能源电力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储能技术可以优化电网运行方式,调控电网运行,提供应急电源是新能源电网建设的关键。在储能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中,必须准确把握各种储能技术各自的特点和限制,并根据新能源电网的实际需求,灵活地选择储能技术。

1论述储能技术类型

1.1物理储能技术

物理储能技术通过物理过程将能量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常见的物理储能技术包括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和重力储能。

压缩空气储能将电能转化为压缩空气并将其储存在储气罐中,当需要释放能量时,压缩空气被释放并驱动涡轮机发电。其适用于需要大容量储能的场景,如电力系统的峰谷填平或是备用能源。

抽水蓄能是利用水力势能的变化来储存并释放能量,在能量充裕时,水被抽到高处的水库中储存势能;需要释放能量时,水被释放并通过涡轮机发电。其具有高效性与灵活性,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适用于山区地形或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重力储能是利用物体的高度变化来储存并释放能量,常见的应用是通过将重物提升到高空储存势能,释放能量时,重物下降并驱动发电机发电。其优点是储能效率高且无污染,但会受到地形及土地利用的限制。

不同的物理储能技术具有各自的特点及其适用的场景,需根据具体需求与条件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应用。

1.2化学储能技术

化学储能一般采用电池作为能量存储装置,通过正负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充放电,通过电能和化学能的相互转化来存储能量,是目前应用最广、发展最成熟的新能源电能存储技术。随着电池能量存储技术的发展,电池的类型也越来越多。与其他类型的能量存储技术相比,化学能量存储技术在能量转换率、电能容量、技术成本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优势。锂离子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最高,达到了85%左右,并且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

1.3电磁储能技术

电磁储能技术是利用电磁场存储或释放能量,它包括超级电容器和超导磁能储存系统。

超级电容器利用电场和电荷的存储来储存能量,具有快速充放电、长周期寿命、高能量密度等优点,适用于短时高功率需求的场景,如常见的电动车辆的动力输出或电网的频率调节。

超导磁能储存系统是利用超导体的零电阻特性与磁场的存储能量来实现高效储能,将电流通过超导线圈形成磁场,将能量存储在磁场中,释放能量时,磁场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其优点是高效率、长周期寿命且大容量,适用于大规模能量储存或输送的场景,如电网的储能或恒定功率的输出。

电磁储能技术具有高效、环保且可靠的特点,能满足不同场景的能量存储需求,然而,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如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超导磁能储存系统的制冷需求或成本较高等。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成本的降低,电磁储能技术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与电力系统的智能化。

2探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应用

2.1储能技术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应用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光伏发电系统逐渐成为新能源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与风力发电系统一样,光伏发电系统也存在波动性和间歇性的问题。针对光伏发电系统的波动性和间歇性,物理储能技术也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具体而言,物理储能技术可以利用储水能或压缩空气等方式来储存光伏发电的多余电能,以便在需要时进行释放。储水电能技术可以利用水库、水塘等储水体系,将光伏发电的电能转换成水能进行储存,在需要时,通过水力发电进行释放。而压缩空气储能则是将光伏发电的电能转换为压缩空气进行储存,在需要时,通过逆向发电机将压缩空气转换为电能。电磁储能技术和化学储能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电磁储能技术可以使用超级电容器或电池等设备储存电能;化学储能技术则可以使用燃料电池将光伏发电的电能转换成化学能进行储存。

在优化措施方面,提高储能系统的容量、储能效率和储能周期等参数是提高光伏发电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在容量方面,需要确保储能系统的容量能够满足光伏发电系统的峰值负荷需求;在储能效率方面,需要尽可能地提高储能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降低能量损失;在储能周期方面,则需要确定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周期,以便在需要时进行释放。此外,预测和控制光伏发电的产生和消耗情况也是优化措施的重要手段。通过利用天气预报等信息,可以预测光伏发电的产生和消耗情况,以便根据需求和供给的差异进行储能或释放。同时,可以利用智能控制技术,通过控制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周期和放电功率等参数,来实现对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化控制,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除了针对储能系统本身的参数进行优化,还可以针对储能技术本身的特点和性能,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针对储水能技术,可以通过改善水库的水位控制和泄洪设施等手段,提高储水能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可以采用地下储气库等方式,以提高储能效率和可靠性。

2.2储能技术在光热发电系统中应用

由于太阳能辐射的不稳定性和变化性,光热发电系统在稳定性和经济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为提高光热发电系统的经济性和稳定性,可以引入储能系统。

2.3储能技术在机械发电系统中应用

机械发电系统是将机械能转化成动能,再将获得的动能转化成电能。相较于风能电力系统与光伏电力系统,机械发电系统需要经过两道能量转化操作,在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循环质量会对最终电能转化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在机械发电系统中应用储能技术,可以优先考虑物理储能领域的压缩空气储能,其在提升机械发电系统的电能储存质量方面有良好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储能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电力系统中的化石资源,从而实现更好的节能效果。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属于清洁能源,在特定的应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对自然环境有害的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可以实现很好的保护效果,使电力系统的生产和运行能够显著地提高环境质量。随着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社会对新能源相关技术的研究也会越来越多,从而促进新能源及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从而促进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关新,吴世玮,解雨琪,李明洋.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蓄电池,2023,60(04):181-185+194.

[2]叶秋红,武万才,徐志婧,屈颖.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中国新通信,2021,23(23):77-78.

[3]艾欣,董春发.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研究综述[J].现代电力,2015,3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