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教学分析
路砚
庆阳西峰区学院路实验学校
摘要: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可逐渐引导学生感受音符间流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成长为更加细腻、敏感且富有创造力的个体。而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更能够在拓宽学生视野基础上不断利用音乐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鉴于此,本文详细探讨了高中音乐鉴赏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学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传统文化;融合教学
引言:近年来我国在不断深入落实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不仅逐渐意识到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为强化教学效果,也逐渐开始引入各种先进教学模式,其中传统文化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融合模式,不仅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够不断增加学生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实现文化的传承。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展开高中音乐鉴赏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教学路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族乐器与高中音乐鉴赏融合,实现文化传承
高中音乐鉴赏同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增加民族乐器的应用,提升学生对民族乐器音乐特点的感知以及音乐鉴赏能力[1]。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对民族乐器历史背景、演奏技巧及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进行全面介绍,生动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族乐器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提升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质量。
例如,在“锦鸡出山”音乐鉴赏教学中,该曲目具有浓郁土家族风情,以锦鸡为描写对象,并采用了土家族“打溜子”这一民间乐种的演奏技法,生动展现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其中同时蕴含的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中可将民族乐器引入课堂,播放“打溜子”的民间艺人现场演奏的视频,并将创造这一乐感的乐器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近距离感受民族乐器的独特音色与演奏技巧,并适时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节奏变化、音色转换及情感表达,帮助学生建立对民族乐器的初步认知。为了加深学生对民族乐器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用简单的打击乐器模仿“锦鸡出山”中的部分乐段,使用木鱼模仿鼓点或用铃铛模仿铜锣,这一实践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乐器的演奏乐趣,进一步加深对乐曲文化内涵的感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诗词意象与高中音乐鉴赏融合,提升共鸣表达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活动中,包含大量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其中部分内容与我国诗词中所描述的意境相符,因此教师积极将诗词意象与高中音乐鉴赏融合,从诗词中的意境来阐述音乐,引导学生在诗词的意境中分析音乐作品,这种融合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例如,在“独唱曲——大江东去”鉴赏教学中,教师可精心准备教学材料,选取苏轼所做诗词中“大江东去”这一经典词句作为鉴赏对象,以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与诗词中的浩渺江水为引子,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并与音乐结合,展现出历史的苍凉与英雄的豪情。在对该部分进行深入分析时,教师可以明确其诗词意象、音乐特点以及情感内涵,为后续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借助“诗词意象引导—音乐鉴赏分析—共鸣表达提升”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大江”、“东去”、“赤壁”等诗词意象,讲解这些意象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帮助学生构建对诗词所描绘历史情境的整体认知。逐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诗词意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音乐如何表达诗词中的情感,这种融合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可极大地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并借助共鸣表达的实践活动,不断促进学生将个人情感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三、戏曲服饰与高中音乐鉴赏融合,呈现视觉艺术
高中音乐教师积极将戏曲服饰同鉴赏教学进行融合,教师应聚焦于学生对戏曲服饰的视觉感知、对音乐与服饰关联的理解,深入研读音乐与戏剧课程标准并结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精选富含戏曲元素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服饰的色彩、图案、款式等特点,积极分析其与音乐情感、剧情发展的内在联系,整个过程中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至关重要[3]。
例如,在京剧《打龙袍》选段“忽听得万岁宣包拯”鉴赏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京剧《打龙袍》中“忽听得万岁宣包拯”这一经典唱段,该唱段讲述了包拯被皇帝宣召上殿的情节,其戏曲服饰具有鲜明的传统特色与象征意义,如官服上的图案、颜色等均代表着官员的品级与身份。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对这些服饰进行深入研究,向学生展示京剧《打龙袍》中包拯的戏曲服饰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服饰的款式、颜色、图案以及配饰,讲解这些服饰元素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播放“忽听得万岁宣包拯”唱段,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音乐与服饰的结合上,感受音乐节奏、旋律与服饰色彩、图案之间的和谐统一,理解音乐如何表现戏曲情境与人物情感,从而促使学生不仅在学习中逐渐掌握京剧音乐的基本知识与鉴赏技巧,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作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转化,并视觉艺术的呈现活动中鼓励学生学会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
结语:综上所述,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积极结合教学内容从民族乐器、诗词意象及戏曲服饰等多个角度出发将传统文化元素与音乐教学进行融合,不仅可丰富教学内容,更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文化素养。促使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得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得到情感共鸣与审美能力的提升,并在戏曲服饰的展示与创作中,引导学生的视觉艺术与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因此,新时期高中音乐教师必须对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融合路径进行深入探索,为不断促进学生音乐素养与文化认知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与高尚审美情趣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世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实践研究[J]. 中国音乐教育,2023(1):24-28.
[2] 谢雨菡. 赏析传统音乐增强文化自信 ——以高中《音乐鉴赏》民族音乐教学为例[J]. 艺术评鉴,2023(7):139-142.
[3] 韩林林. 新课程标准下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路径研究[J]. 中国标准化,2023(18):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