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牧业科技管理中电子工程技术的融合与创新

作者

齐海峰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农牧和科技局 乡村事业和科技发展中心 邮编: 02215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逆转的趋势。农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数字化转型更是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电子工程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农牧业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优化资源配置,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牧业科技管理;电子工程技术;融合;创新

引言

农牧业科技管理中的电子工程技术融合与创新,是应对当前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农牧业能够实现生产全过程的精准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从而推动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

1电子工程技术与农牧业融合的优势

1.1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

电子工程技术在农牧业中的应用极大地优化了生产流程。例如,精准农业中的智能灌溉系统,借助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仅在作物需水时精准供水,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减少了人工灌溉的人力成本与时间消耗。在畜牧养殖方面,自动化投喂设备依据牲畜生长阶段与体重精确投放饲料,提高了饲料转化率,降低了饲料损耗。此外,无人机巡查农田可快速获取作物生长信息,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精准施药施肥,整体上大幅提升了农牧业的生产效率并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1.2有力保障产品质量与安全性

通过电子工程技术构建的农产品追溯体系,从种植养殖源头到加工销售环节全程记录信息,消费者可扫码查询,有效保障了产品来源透明、质量可靠。在养殖过程中,电子监控设备实时监测牲畜生长环境与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异常能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防止疫病传播,提升畜产品品质。在农产品储存运输时,温湿度传感器等可确保环境适宜,减少变质风险。而且,智能农机具的精准作业能减少对农产品的物理损伤,全方位保障了农牧业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2农牧业科技管理中电子工程技术融合面临的挑战

2.1技术集成与应用难度

电子工程技术在农牧业中的融合面临技术集成与应用难度的挑战。由于农牧业生产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电子工程技术的应用需要高度的集成性和适应性。然而,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例如,在智慧牧业中,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集成应用需要高精度的传感器、稳定的网络传输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但在一些偏远或恶劣的农牧业生产环境中,这些设备的安装、维护和运行都面临较大困难。此外,电子工程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与农牧业生产的具体环节紧密结合,如精准饲喂、智能监控等,这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农牧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和技术特点,但现实中往往存在技术与应用脱节的问题。

2.2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

电子工程技术在农牧业中的融合还面临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的挑战。虽然电子工程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但其初期投入成本较高,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人力成本等。对于一些小型或经济条件较差的农牧业生产单位来说,这些投入可能构成较大的经济负担。此外,电子工程技术的应用还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用于维护和升级,这也增加了成本控制的难度。同时,由于农牧业生产的周期长、风险大,电子工程技术的应用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经济效益,这也限制了其在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

2.3专业人才与技术培训

电子工程技术在农牧业中的融合还面临专业人才与技术培训的挑战。由于农牧业生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电子工程技术的应用需要既懂农牧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这类人才相对匮乏,且培养周期较长。此外,由于农牧业生产环境的艰苦性和偏远性,往往难以吸引和留住这类人才。同时,现有的农牧业从业人员往往缺乏电子工程技术的知识和技能,需要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才能胜任相关工作。然而,由于培训资源有限和农牧业生产的特点,技术培训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电子工程技术在农牧业科技管理中的创新策略

3.1强化跨领域协同创新研发机制

建立农牧业与电子工程技术领域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的深度合作平台。各方共同投入资源,针对农牧业生产的特殊环境与需求,研发适应性强的电子工程技术产品。例如,开发耐恶劣气候、抗干扰性强的农业传感器,以及适用于复杂地形和作业场景的农业机器人。通过联合培养人才,让电子工程技术专业人员深入了解农牧业知识,农牧业从业者掌握电子工程技术应用技能,为创新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加速推出贴合农牧业实际且具前瞻性的新技术与新设备。

3.2构建全方位技术推广与培训体系

由政府主导,整合各方力量打造多元化技术推广网络。在基层设立技术服务站点,定期组织电子工程技术在农牧业应用的培训活动,采用现场演示、实际操作、案例讲解等直观方式,帮助农牧民理解和掌握新技术。利用线上平台,如农业科技 APP、网络直播课程等,提供远程技术指导与学习资源,方便农牧民随时获取知识。同时,鼓励技术企业与种植养殖大户合作建立示范基地,展示电子工程技术应用成果,通过榜样带动作用,促进新技术在广大农牧业地区的普及推广。

3.3推动农牧业数据共享与安全保障并行

建立统一的农牧业数据标准与共享平台,整合各类农牧业生产、市场、气象等数据资源,打破数据孤岛,促进数据在不同主体间的流通与分析应用,为精准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构建完善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权限控制、数据备份等手段,保障农牧民个人信息、生产经营数据等敏感数据不被泄露或篡改。制定严格的数据使用规范与监管机制,明确数据使用边界与责任,平衡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增强各方对数据应用的信任,为电子工程技术在农牧业的深入发展营造良好的数据环境。

3.4完善政策扶持与激励导向政策

政府出台专项补贴政策,对农牧民购置电子工程技术设备给予资金补助,降低应用成本。设立农牧业科技研发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电子工程技术与农牧业融合创新项目研究。建立税收优惠机制,对参与农牧业电子工程技术推广应用的企业减免相关税费。此外,开展农牧业科技成果奖励活动,对在电子工程技术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荣誉与物质奖励,激发各方积极投身于农牧业科技管理创新实践,引导社会资源向该领域汇聚,推动电子工程技术在农牧业领域的持续创新与广泛应用。

结束语

农牧业科技管理中电子工程技术的融合与创新,是推动农牧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尽管在融合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和政策支持,已经看到了电子工程技术在农牧业领域所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和显著成效。从精准的农田管理到智能化的畜牧养殖,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到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电子工程技术正逐步重塑农牧业的发展格局。展望未来,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深化,农牧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变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蒋音.AI助力传统农牧业,用科技托起乡村振兴[J].大数据时代,2022,(10):33-47.

[2]张培军,张晓鸥.浅议进一步加强农牧业机械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J].中国农机监理,2022,(08):32-35.

[3]翟景平.农牧业机械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山西农经,2020,(14):149-150.

[4]张华国.积极加快农牧业科技创新助推西藏农牧业经济增长[J].西藏农业科技,2019,41(S1):171-176.

[5]泽仁达瓦,宗珠,索朗江措.气象科技为西藏地区农牧业生产服务现状及发展建议[J].农业与技术,2019,39(19):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