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探究
余水金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岩北城小学
摘要:课堂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教学、学习和评价,而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达成教育教学的目标。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以音乐教学的目标为引领,围绕着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多样的教学活动,将教学评价作为驱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以此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的贯彻落实。本文详细讨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能够体现出以下几点重要意义:第一点,能够有效增强音乐教学的吸引力。“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能够促使教师更为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和个性化发展需求,从而促使他们产生对于音乐学习更好的学习体验,强化对于音乐的情感认知;第二点,能够有效增强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有效发挥出自身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应利用自身的专业能力指导他们进行学习,所以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要求较高。
贯彻因材施教,开展针对性教学
为了全面发挥出“教”的力量,小学音乐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应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音乐基础制定出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个性化的教学方法[1]。
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欣赏课《单簧管波尔卡》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能够了解波尔卡这种乐曲的体裁及风格特点;认识单簧管这种乐器,并且能随乐模仿演奏姿势参与表现。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教师应依据班级学生的乐器基础、学习能力设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有着一定乐器基础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应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分析《单簧管波尔卡》中单簧管的演奏技巧,或利用单簧管创作一些简单的音乐;针对乐器基础薄弱且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应体现出一定的基础性,可以掌握单簧管的音色,掌握《单簧管波尔卡》的节奏和音符等。同时教师应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外向、活泼的学生,教师应采用表演法,让他们通过“表演音乐”感受《单簧管波尔卡》;针对内向、安静的学生,教师应采用欣赏法,让他们通过聆听《单簧管波尔卡》感受其中的情感。
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能够充分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也能够为“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的深入落实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开展趣味教学,调动内在的情感
在学生的“学”中,教师应注重各种趣味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此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能够抱有极大的热情学习音乐知识[2]。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将各种游戏活动引入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带领学生玩游戏的方式,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音乐节奏等,以此实现音乐学习能力和音乐学习基础的不断提升。
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情景表演“丰富多彩的声音”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能够识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能够模仿这些声音,并能学会演唱一首与声音有关的简单歌曲。针对本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模仿游戏,引导他们模仿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如鸟叫声、下雨声、风声等等,以此促使其能够掌握住正确的发声方式,在增强学习趣味性的同时,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首先,在本课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应利用希沃白板播放一段大自然的声音,并应让学生闭上双眼感受,以此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应带领学生认识各种大自然的声音,应在播放动物声音的同时展示出相应动物的图片,应在播放雷声、雨声的同时配上相应的视频,以此促使学生能够将声音和真实的事物结合在一起,产生深刻印象。最后,教师应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类型的声音进行模仿,其他小组进行猜测,每猜对一次得一分,得分最高的小组可以获得小奖品。
通过上述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更加积极地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也能够通过声音的模仿掌握住发声的正确方法,能够更为清晰地唱歌和说话。
构建课程意识,整合教学与评价
对于课堂教学的评价,教师应重视在教学目标统领下教学、学习和评价的有机整合[3]。应重视多元化教学评价的开展,应将教学评价当做辅助教学的工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并能够促使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课堂的评价形成有机整体。教师自己也能够更为精准地掌握教学问题、更为全面地了解教学效果,及时改正和调整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的完美达成。
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情景表演“丰富多彩的声音”为例,在结束本课的教学之后,教师应及时利用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开展教学评价活动。定性述评需要音乐教师依据学生在本次学习过程中的对各种自然声音模仿的准确性进行描述;定量测评需要教师从学生对本课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具体的打分;过程性评价需要教师关注到学生在本课课堂上的表现、在小组学习中的贡献等;总结性评价需要教师对学生本课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在此过程当中,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自己在此次音乐学习中的不足,教师也能够依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反思此次教学的过程,找出本次教学的优点和缺点,以此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如当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对课堂导入的方式不感兴趣时,教师应进行重新的设计和优化。
通过上述方式,教师不仅能够在音乐教学中有效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也能够实现音乐教学的不断优化,推进小学音乐的现代化变革。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到音乐教学的手段和音乐教学的形式,不能开展统一标准的音乐教学,不能增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作业的设计也应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性,并应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以此促使他们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付红.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探索[J].华夏教师,2023,(36):94-96.
[2]肖莉莎.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J].亚太教育,2023,(20):137-140.
[3]张燕丽,丁芸淼.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3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