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低剂量胸部CT扫描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价值探析

作者

李生萍

湟源县中医院 812188

【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胸部CT扫描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H)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其对肺动脉压力变化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分析,纳入2023年11月至2024年11月期间诊治的200例COPD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两组:PH组(100例)和非PH组(1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低剂量胸部CT扫描,评估肺部结构变化和肺动脉系统的表现,同时应用心脏超声检查作为参考标准,测量肺动脉压力,进行CT影像学与心脏超声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PH组患者肺动脉直径明显大于非PH组(2.80 ± 0.46cm vs 2.23± 0.34cm,P<0.001);PH组患者的右心室内径和面积均显著大于非PH组(右心室内径3.55± 0.55cm vs 2.98± 0.45 cm,P<0.001;右心室面积17.22 ± 3.10cm² vs 13.53 ± 2.73 cm²,P<0.001)。讨论:低剂量胸部CT扫描能够有效反映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像学变化,尤其是肺动脉扩张和右心室增大。

【关键词】低剂量胸部CT扫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诊断价值;影像学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气道持续性受限和慢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导致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重要原因之一[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COPD的全球患病率逐年上升,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原因。COPD患者常伴有多种系统性并发症,其中肺动脉高压(PH)是COPD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随着COPD病程的延长而增加,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最终可导致右心功能衰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加速死亡。目前,PH的诊断主要依赖心脏超声检查及右心导管等侵入性手段,虽然这些方法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肺动脉压力数据,但其操作复杂且对患者有一定风险。近年来,低剂量胸部CT扫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创的检查方法,在COPD相关并发症的诊断中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低剂量CT能够评估肺动脉结构的变化,如肺动脉扩张、右心室肥大等,但其在COPD伴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研究尚不充分。本文旨在探讨低剂量胸部CT扫描在诊断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临床价值,期望为早期发现该并发症提供新的影像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前瞻性分析,纳入2023年11月至2024年11月期间诊治的200例COPD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两组:PH组(100例)和非PH组(100例)。PH组患者年龄范围为45至85岁,平均年龄为65.2±8.3岁;非PH组患者年龄范围为40至82岁,平均年龄为64.5±7.6岁。男性患者占主导,PH组男性占比为75%,非PH组男性占比为70%。吸烟史在两组中较为普遍,PH组有吸烟史者占80%,非PH组占75%。入选者基线资料比较P>0.05。

纳入标准:年龄≥40岁,确诊为COPD患者;体检及影像学检查符合COPD诊断标准(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TS/ERS标准);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脏病(如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合并恶性肿瘤、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基础疾病;无法进行低剂量胸部CT或心脏超声检查的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低剂量胸部CT扫描,使用多层螺旋CT(CT型号:Philips Brilliance 64)进行检查。CT扫描参数设置如下:管电压120 kV,管电流50–100 mAs,层厚1.5 mm,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确保能够全面展示肺动脉和右心室的影像特征。CT影像的评估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共同完成,对肺动脉直径、右心室尺寸、肺部结构变化(如肺气肿、肺纤维化等)进行定量分析,标定肺动脉扩张和右心室增大的相关指标。

所有患者同时接受心脏超声检查,评估肺动脉压力及右心功能,心脏超声由专业心脏病学医师进行,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型号:GE Vivid E9)评估右心室功能及肺动脉压力。肺动脉压力的估算基于三尖瓣反流信号,采用简易公式计算右心房压力,并结合三尖瓣反流速度计算肺动脉收缩压。PH的诊断标准为肺动脉收缩压≥35 mmHg。

1.3评价标准

PH组患者的诊断标准为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发现肺动脉收缩压≥35 mmHg,并结合低剂量CT影像学表现(如肺动脉扩张、右心室增大等)。非PH组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均<35 mmHg。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经卡方(χ²)检验,以n(%)呈现;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则行t检验,以“±s”表示。P<0.05表明差异显著。

2结果

PH组患者肺动脉直径明显大于非PH组(2.80 ± 0.46cm vs 2.23± 0.34cm,P<0.001);PH组患者的右心室内径和面积均显著大于非PH组(右心室内径3.55± 0.55cm vs 2.98± 0.45 cm,P<0.001;右心室面积17.22 ± 3.10cm² vs 13.53 ± 2.73 cm²,P<0.001),见表1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范围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随着病程的延长,COPD患者常伴随多种并发症,其中肺动脉高压(PH)作为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PH的早期诊断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程进展及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PH诊断方法,如右心导管和心脏超声检查,虽然精准,但具有一定的侵入性和局限性,特别是在COPD伴发PH的早期阶段,传统检查往往难以敏感检测到肺动脉压力的变化[2]。近年来,低剂量胸部CT扫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创且广泛应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逐渐在COPD相关性PH的早期诊断中显示出较大的潜力。本研究结果表明,低剂量胸部CT扫描能够有效识别COPD伴肺动脉高压的影像学特征,尤其是在肺动脉直径和右心室内径的测量上,两组患者有显著差异。PH组患者的肺动脉直径显著增大(2.80 ± 0.46 cm vs 2.23 ± 0.34 cm,P < 0.001),右心室内径和面积也明显增大(右心室内径:3.55 ± 0.55 cm vs 2.98 ± 0.45 cm,P < 0.001;右心室面积:17.22 ± 3.10 cm² vs 13.53 ± 2.73 cm²,P < 0.001)。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低剂量CT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肺动脉扩张和右心室增大的影像学特征,这些特征是COPD伴PH患者的常见表现,且与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CT扫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有效检测到PH的影像学改变,为临床医生提供早期的诊断依据[3]。

综上,低剂量胸部CT扫描能够有效反映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像学变化,尤其是肺动脉扩张和右心室增大,CT在早期诊断PH中的潜力较大,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临床提供了有力的辅助工具。

参考文献

[1] 江丽莎,彭伟清,陈志明.低剂量胸部CT扫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 20(3):4.

[2] 史卫平,许可.sST-2,GDF-15和NL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发生预后不良中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 20(20):3015-3019.

[3] 卢翼,潘海松,陈友三.磁共振成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血流和右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复合医学, 2024, 10(1):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