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道路与桥梁施工建设管理的技术要点研究

作者

江央娜姆

金川县交通运输局

摘要: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道路与桥梁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对提升交通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道路与桥梁施工建设不仅是技术密集型工程,更是管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何确保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控制施工进度、优化资源配置,成为道路与桥梁施工建设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通过系统梳理道路与桥梁施工建设管理的技术要点,分析各环节的技术难点,以期推动道路与桥梁施工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建设管理;技术要点

引言:道路与桥梁施工建设管理要点涵盖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准备到主体施工、验收等各个阶段的关键环节。在项目规划阶段需进行详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设计方案审查,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而在施工准备阶段,则涉及土地征用、地质勘查、施工组织设计、使用机械和设备选择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主体施工阶段则包括路基处理、路面铺设、桥墩基础施工、桥梁施工等多个关键环节,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进行。

1道路施工建设管理技术要点

1.1土方施工管理

土方施工的技术核心在于精确控制土壤的移动、塑造、压实,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几何形状、稳定性和承载力。施工前需进行详尽的地质勘查,了解地下水位、土层分布、土壤物理学性质等关键信息,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勘察结果合理确定开挖和填筑的边界、深度、高度,以及是否需要采取特殊的支护或排水措施。在土方开挖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配合分层开挖、分段作业等科学的施工方法,严格控制开挖面的坡度和平整度,确保边坡稳定,防止坍塌事故的发生。对需要填筑的路段,土方填筑的技术要点在于选择合适的填料、控制填筑厚度和压实质量。填料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稳定性及足够的强度,填筑时采用分层填筑法,每层填筑厚度一般不超过30cm。在填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并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确保压实度均匀。

1.2道路基层施工

材料选择是道路基层施工的基础,优质的基层材料应具备良好的物理学性能和稳定性,能承受车辆荷载和自然环境的长期作用而不发生显著变形或破坏。因此在材料选择上,需根据道路等级、交通量、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水泥、碎石、砂子等原材料,并根据材料的性质、施工条件、设计要求等因素进行科学配比,通过实验确定最佳的水泥用量、碎石级配、砂率等参数。在施工工艺方面,道路基层施工通常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在摊铺过程中需保持摊铺机的匀速、连续作业,确保基层表面的平整度和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并注意控制摊铺速度、温度等参数,避免产生离析、波浪等质量问题。而在质量控制方面,需对进场的水泥、碎石、砂子等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对混合料进行定期检测配合比、含水量等关键指标。在成品质量方面,需通过钻芯取样、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等方式检测基层的压实度、强度等关键指标。

2桥梁施工建设管理技术要点

2.1基础施工管理

地质勘察技术的精准运用是基础施工的前提,通过先进的勘探设备和技术手段,如地质雷达、声波探测等对桥址区域的地质构造、岩层分布、地下水文条件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勘查。在基础施工技术的选择上,需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桥梁设计要求,采用最适宜的技术手段,如在岩石层中可采用爆破开挖集合机械破碎的方式,在软土地基上可采用桩基施工、沉井施工、换填加固等技术。其中桩基施工作为桥梁基础施工中最为常见的技术,技术要点为桩位的精确放样、钻孔过程中的泥浆护壁、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混凝土灌注等。在钻孔的过程中需严格控制钻孔速度、泥浆比重和黏度,确保孔壁稳定。在钢筋笼安装时需保证钢筋笼的垂直度和定位精度,在灌注混凝土时需控制灌注速度和振捣质量,确保桩身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而沉井施工作为在软土地基上建造大型桥梁基础的有效方法,在制作沉井时循序确保沉井的几何尺寸和垂直度,在下沉过程中需控制下沉速度,在封底时需采用适当的封底材料和技术手段,在接高时需保证接高部分的施工质量与原有部分相协调。

2.2防护与防腐技术

表面防护涂层技术作为桥梁防腐的第一道防线,现代涂层技术不仅注重涂层的物理屏障作用,通过添加特定的防腐剂、缓蚀剂进一步增强涂层对腐蚀介质的抵抗能力。在防腐材料的选择上除传统的油漆、沥青等材料外,现代桥梁工程更倾向使用高性能、长寿命的防腐材料,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化学腐蚀性和机械强度,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长期保持稳定。热浸镀锌和铝镀层技术通过在钢材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金属镀层,有效隔绝钢材与腐蚀介质的接触。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也因其卓越的防腐性能在桥梁防腐领域展现广阔的应用前景。阴极保护技术则是通过外加电流使金属结构表面成为阴极,从而抑制金属的电化学腐蚀过程,常与涂层技术结合使用,形成双重防护体系。

2.3桥梁伸缩缝与排水设施施工管理

桥梁伸缩缝作为连接桥梁各段的关键构造,其技术要点在于精确安装与高效密封,现代伸缩缝设计多采用模块化、标准化的组件,不仅便于安装和维护,还能有效适应桥梁因温度变化、车辆荷载等因素引起的伸缩变形。在施工过程中需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与定位技术,确保伸缩缝的安装位置准确无误,密封材料的选择需选用耐候性好、弹性高、抗老化性能强的密封材料,并采用专业的密封施工技术,确保伸缩缝在尝试使用过程中不出现渗水、漏风等问题。桥梁排水系统通常包括桥面排水、桥下排水及防护结构排水等多个部分,桥面排水需通过设置排水槽、泄水孔等设施,将雨水迅速引导至桥下或两侧。桥下排水则需要考虑地形、水流等因素,设计合理的排水渠道和排水结构,防止水流冲刷桥墩、基础等关键部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路与桥梁的施工建设管理技术设计多个方面,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遵循技术要点和质量控制标准,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和技术创新应用,有效提升道路与桥梁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确保交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施工工艺的持续优化,道路与桥梁的施工建设管理技术也将不断迈向新高度,并逐步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建清.市政道路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运用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4,(18):129-132.

[2]陈赞涛.探析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伸缩缝施工技术应用效果[J].科技资讯,2024,22(13):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