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学生骨干培育研究
刘瑞强 田丰收
河南农业大学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大多数青年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骨干是中国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支柱,是我国有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主力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高校 学生骨干 培养路径
大学生骨干是大学生中积极奉献的群体,对他们的培养我们要从新时代意义进行理解。新时代背景下青少年发展的条件和要求发生了一些变化。要正视这种变化,要去深切了解新时代青年的特征和特点,并研究生长的环境,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因素。对他们的培养我们要深刻把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同时发挥他们的自主意识,充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中国社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骨干培养中共性现状
(1)培养方式不深入
高校重视学科和专业技术的培养,大多数高校在培养学生骨干工作中没有专门的经费投入,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多采用课堂上的理论灌输方式,但学生骨干接收的网络信息纷杂,如果价值引导和思想教育无法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能真正深化其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观,容易受到非主流价值观的思想冲击,不可能在几节课的就得到全面提升,容易形成重理论学习轻实践锻炼的情况[1]。所以对学生骨干的培养不能简简单单上几节就结束,更多地应该培养其组织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2)奖惩考核不全面
在学生管理中采用一定的激励手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骨干办事的信心和动力。目前高校学生干部的奖励制度并不健全,许多在日常工作中对工作的好坏没有实质性的区别,这会导致个别学生骨干,重视个人提升和进步,加入学生组织动机不纯,扮演“两面派”,只想给自己镀金,加分,以便在组织晋升、党(团)员发展、评优评奖和就业创业等方面增添筹码。容易导致整个团队的不平衡[2]。因此,除了奖励制度,还应明确责任,系统、明确地划分每一个学生职位的职责,防止学生骨干之间相互推诿搪塞。建立相对完善的考核体系,才能实现高效管理和团队的和谐。在考核体系中应重点突出各项任务完成的过程和难度,不唯结果论,给学生骨干一定的容错率。
(3)个人素质不统一
新时代背景下,在科技进步、理念创新等背景中,“00后”大学生自身有很明显的时代特征,其思维更活跃,需求更多样,自我意识更强烈。在自媒体信息驳杂的环境中,部分学生骨干受到非主流理念的撞击,形成一些错误的认知,对学生骨干的权利和义务理解不全面,不能很好的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更多关注个体的成长,抱着“躺平”的心态对待工作,有畏难思维,主动承担和服务的意识薄弱等问题。日积月累,学生骨干之间素养成长也会形成较大的差异。
二、新时代背景下学生骨干培养创新路径
通过对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学生骨干现状的分析,各高校、二级学院和辅导员应深入探索新时代背景的变化,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学生骨干有针对性地探索培育方式,从学生骨干个体意识入手,学校-院系-辅导员三级全方位保障推进学生骨干培养与管理。
(1)加强党史学习,坚定学生骨干理想信念
青年要学习历史、理解历史和铭记历史。从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寻找养分。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要把党的历史经验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重要遵循。要把党的历史经验作为判断重大政治是非的重要依据,在方向性、原则性问题上自觉对标对表。要把党的历史经验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指引,善于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改造主观世界,坚定理想信念。以政治正确、爱国情怀为共同基石,引导学生骨干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改变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利用党日活动、团学活动等媒介根据地区情况,组织红色基地参观、集体研学等方式,让学生骨干深层次感悟红色精神,培养红色信仰,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奉献服务意识,形成学生骨干群体的凝聚力。
(2)完善培训教育机制,增强学生骨干实践能力
高校学生工作部门的重任在于培养优秀的学生骨干群体,在新时代学生骨干行为失范问题频发背景下,高校应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关于学生骨干培养和管理的有效经验,结合自身的学风理念,有选择地进行宏观指导,为学生骨干培养提供制度和经费支持。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能精准地发现学生骨干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刻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严肃对待学生工作,在自我成长和服务集体中找到平衡发力点,敢于接受挑战,强化责任意识。同时鼓励学生骨干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竞赛、文体活动等活动,根据学生骨干性格、专长和能力素质,因人而异为学生骨干发展提供良好的外力平台。另外,在工作进行中辅导员应认识到个体化差异,在思想、性格、能力等方面找根源,通过培训、学习、锻炼、谈话等方式为群体或个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3)重视导员品质引领,提升学生骨干品德素质
学生骨干是一只具有特殊作用的学生群体,他们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学习生活过程中和老师的接触也很频繁,因此,辅导员不仅有引领责任,更需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标杆。在培养学生骨干过程中,一定要减少“重使用、轻培养”认识惯性的影响,既要注意不让学生骨干成为“勤杂工”,又不能放任自流,缺乏对学生骨干强有力的指导[3]。因此,政工干部也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理念和理论知识,学习借鉴成功的方式方法,为学生骨干指方向、明思路、教方法,要充分调用感官和智慧,通过细节敏锐洞察到学生的特质,要发挥鼓励、培养、引导、帮助的作用,激发学生骨干的角色意识和内在动力,使该群体通过自知、自觉、自悟实现自我成长,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骨干的能力。
(4)探索科学考评机制,激励学生骨干完善自我
健全科学的监督考评机制是学生骨干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骨干是学生和干部的双重身份,需要面对学习和工作的两面压力,科学的监督考评机制是对学生骨干的能力素质和日常表现的考核和评定,可以督促学生骨干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骨干良性发展,强化学生骨干队伍建设,避免学生骨干群体出现“躺平”、“摆烂”“划水”“老好人”等现状。科学的监督考评机制应以督为主,以考为辅,同时也要有容错机制,不能只讲结果不看过程,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学生骨干没有后顾之忧。同时,辅导员应积极选树学生骨干中的优秀典型,激发学生骨干的主观能动性,对工作认真或有突出贡献的学生骨干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4]。
三、小结
学生骨干的培养是长期和多方位的系统工程,是需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环境,辅导员在学生骨干培养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仅仅依靠辅导员的力量是无法完善培养路径的,高校应探索提供政策和制度的支持和宏观指导,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崔莺.高校辅导员加强学生干部培养方式的探索[J]. 现代职业教育,2022(16):166-168.
[2] 崔楠.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学生干部培育机制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16):258-260.
[3] 丁赞华,赵芮,陈吉. 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4,33(3):44-47.
[4] 孟号翔,项青.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的必要性及其策略[J]. 梧州学院学报,2022,32(4):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