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阅读表现的高中整本书教学评融合机制探索
曾雨婷
福建省邵武第一中学 福建邵武 354000
引言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重要教学形式,旨在拓展学生阅读广度与深度,提升其文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相比篇章式教学,整本书阅读更注重整体性理解、批判性思维与审美鉴赏。然而,现实教学中仍存在目标模糊、过程割裂、评价单一等问题,影响了整本书教学的实效。教学评融合机制强调将教学设计、学习过程与评价活动一体规划,构建多元、动态、生成的课堂生态,尤其是基于学生阅读表现的评价方式,能更真实反映其学习过程与能力提升。本文将围绕这一理念,探索高中语文整本书教学中教学评融合的路径与成效。
一、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概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从“整合性素养”以及“情景化能力”两个角度对“整本书阅读”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分别是“拓宽阅读视野,建立阅读习惯”以及“多角度理解文本,具备科学的阅读方法”。想要科学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并取得理想的成果,教师需要界定教学目标,并立足新课标建构语文课堂。整本书阅读作为区别于传统单篇教学的深度阅读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与阅读思维建构,其本质是引导学生在持续阅读中形成知识结构、增强文学理解和文化积淀。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把握情节,还要引发批判思维、情感共鸣和跨文本对话,从而实现语言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提升。
二、高中整本书教学中教学评融合机制的实施路径
(一)以阅读行为驱动教学活动与评价同步展开
教学评融合的前提是基于学生真实的阅读行为展开教学与评价联动。在整本书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读的快慢、读书笔录习惯、提问风格与思维路径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及同期展开的过程性评价,比如,在《边城》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写出“阅读心得日记”,可以了解学生理解了多少、有什么样的感受体验,进而设置问题使他们议论、反思。课内环节要通过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专题探究,既能深入学习过程又能作为过程评价的依据。这种方法更加突出的是“阅读过程”的中心地位,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增强了课程的创造性、诊断性,也有助于建立起基于学生思维轨迹的精准教学反馈机制。
(二)通过表现性任务推进教学目标与过程衔接
整本书阅读关注一体化的描述及思维发展,以表现性任务为抓手实现了教学目标与学习路径的无缝对接。表现性任务推动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行动,通过创制、展演、修正等形式激发其学习动机和思维动力,在教《窦娥冤 ( 节选 )》时,教师可以设置“法庭辩论”任务,从不同立场撰写辩护词并模拟表演场景。其需梳理冤情情节,分析人物心理,可既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促进逻辑推理、情绪调节的技能形成。展演完毕,根据同伴互评及师评,开展表现性多维度评分,使学习全程可视化和反馈化。此法不仅实现了语言运用与批评思维的同步发展,同时也确实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进一步提升整本书教学的实效与深度。
(三)借助数字平台实现教学数据与评价反馈闭环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电子技术能够促进教与学的融合,可以通过电子技术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他相关数据,以便教师能够精准开展教学并连续评估学生。比如在教学《红楼梦》的时候,教师可依托“学习通”等软件布置学生读书任务,指定学生按照要求及时上缴随笔、问题、章节小结,平台就能自动抓取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通过分析学生在人格理解、情绪阐释等方面对于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反应,就能及时发现共性的问题,进而调整相应的教学设计。针对学生在主题理解、情感阐释等有疑问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网络终端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推荐、进一步指导,用电子技术使得教学反馈更加及时精准,促进了教学、学习和评价的良性互动。
三、教学评融合机制对整本书教学质量的提升成效
(一)增强学生阅读主体性与学习过程的参与度
教学评融合机制从学生主体性出发,融入整本书阅读过程即能激活学生的自我管理性和主动性参与精神,通过多样阅读任务和弹性考核方式,有效建立学生自主调控行为意识,形成循序渐进的阅读活动能力。例如在《平凡的世界》小说阅读时,指导学生制定个性阅读计划,划分阶段性目标,鼓励学生在读书小组内分析人物命运、小说所处环境及小说题材等,以此为阅读任务,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讨论、画阅读导图、感悟交流等方式进行综合测评,促进学生学习过程可见,成长反馈及时。以此使学生从阅读任务的被动接受者成为阅读学习活动的主人和执行者,大大激发阅读兴趣和长久持续性参与,而整本书阅读也真正成为“以学定教”的学习共同体。
(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下的综合表达与思辨能力
整本书教学注重语言、思维与文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教学评融合机制通过表现性评价、互动性研讨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口语表达、批判性思维水平共同成长。比如,学习《红岩》期间,教师就设计出一个“历史人物访谈实录”作业,提示学生依据书中壮烈人物设计访谈提纲并撰写实录文档,学生在该单元内搜集资料、交流讨论和即席发言,就同时训练了学生笔头交际能力和从多角度考虑事件与人性中复杂的要素,提升了推理能力与文化意识,教师的关注点在于思维过程的反馈和内容水平的分析,帮助学生逐步构建更深层次的阅读理解框架与表达体系,切实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水平。
(三)促进教师教学目标、过程与评价的系统协同
教学评融合不仅优化了学生学习方式,也反向推动教师教学设计的系统化与科学化。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规划教学流程、设计评价维度,实现“教—学—评”的系统协同。以《老人与海》整本书教学为例,教师围绕“人与自然的抗争”“失败与尊严”等核心议题,设置阶段性研读、文本比对、小组展示等活动,并配套任务型评价表与教师观察记录,确保每一步教学活动都有评价支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依据评价反馈调整教学重点,实现精准教学和持续优化。这样的融合机制打破了教学评价的割裂状态,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教学实践与评价行为的统一,提升教学整体效能。
结语: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教学评融合机制不仅回应了课程改革对教学深度与系统性的要求,也切实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理解的整体提升。通过以阅读行为为起点、表现性任务为载体、数字化平台为支撑,实现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统一,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科学、更高效的发展路径。未来应进一步探索机制的个性化与可持续运行模式,推动整本书教学从理念走向常态化实践,为构建高质量语文教育体系贡献力量,不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助力其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肖潇. 线上线下融合式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探索[J].教育与装备研究 , 2021, 37(3):4-4.
[2] 苏 ?. 基于”教 , 学 , 评”一体化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J]. 高考 , 2023(22):105-107.
[3] 李红灯 .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深度融合 [J]. 中华活页文选 : 高中版 , 2021(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