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作者

徐亚丽

长春市绿园区四季青小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家庭作为培养孩子良好品格及正确学习习惯的初始地方,可见,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发展尤为重要。然而,纵观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现状来看,其中存在一定问题,这不仅无法切实满足新时期高质量教育的各项要求,而且还会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将深入分析小学家庭教育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家庭教育指导;问题;改进策略

引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行为与人格对小学生而言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为使孩子成长发展成一名品格高尚的高素养人才,家长必须做好家庭教育指导,为孩子营造出一个温馨、健康的成长环境,并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充分发挥出榜样的作用,引导孩子慢慢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同时,小学教师也要和家长进行密切沟通,掌握学生的真实状况,以灵活调整教学计划,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家庭教育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过于宠爱

近些年来,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每一个家庭的生活品质均取得了显著提高,因此,家长所能够给予孩子的物质条件越发丰富。据大量调查研究可知,目前,在很多家庭中,家长会包揽孩子的所有事物,如洗衣、洗澡、吃饭等,并未教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此情况下,将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均缺少良好的动手能力,进而在将来的日常生活与知识学习中无法凭借自己独立完成,长期以往,则对孩子的全方面发展极为不利。为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引导与鼓励孩子自主完成一些事情,从简单的小事入手,慢慢提高难度,如此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避免孩子对父母有着较强的依赖心理。

(二)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一般来讲,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让孩子受益匪浅,然而,纵观我国目前家庭教育现状来看,部分家长因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十分注重孩子的课业成绩,却并未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予以高度重视。而且,很多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并未注意与约束自身的言行举止,时常在孩子面前出现说脏话、大喊大叫等不良行为,鉴于此种情况的存在,会为小学生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带来巨大消极影响。因为孩子与其父母的接触时间较长,家长的言行举止会为孩子带来直接影响,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当积极转变自己的育儿观念,不可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是要纠正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以使孩子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二、小学家庭教育指导问题的有效改进策略

(一)对孩子的期望要合理化

虽然孩子拥有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但家长也要依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对期望进行合理调整,切记不要把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当做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比如,在知识掌握过程中,偏科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可部分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偏科,便会立即找寻补救措施,来提高孩子弱科的学习成绩。而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家长应当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与优点,并对其进行针对性培养[1]。例如,一名学生喜欢语文,对枯燥的数学知识并无太多兴趣,这时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可因为孩子数学成绩不好而用言语对其进行训斥,而是要培养与挖掘孩子的个人优势,引导孩子慢慢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另外,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也不能一味为孩子安排过多的学习内容,应当让孩子有一些时间去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此不仅能够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而且还能避免孩子对知识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进而使孩子在学校学习中有更饱满的热情学习新知。

(二)爱孩子要有度

孩子是家长的宝贝,身为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但为了使孩子成长为一名具备较高道德素养、正确行为习惯的优秀人才,家长不可过于溺爱孩子,而是要把握好“宠爱”的度,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如此方可为孩子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当和孩子进行密切的交流与沟通,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时,家长应该先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起因,和孩子一同解决难题,不可直接代替孩子去解决,以避免孩子形成强烈的依赖心理[2]。比如,在清洗内衣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为了防止孩子无法清洗干净,很多家长都会直接为孩子清洗好,这则不利于孩子良好自理行为的形成。为此,家长应当先观察孩子的清洗过程,明确孩子在清洗中你的不足,并通过沟通引导孩子如何改进自己清洗时的问题,如此不仅可以让孩子形成相应的生活技能,同时还可以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进而充分发挥出家庭教育指导的真正价值。

(三)家庭教育两面抓

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如果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并未着重培养其道德品质,那么则不利于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相反,如果紧抓孩子的道德教育却忽略学习教育,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全方面发展[3]。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仅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知识学习情况,同时还要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思想品质与行为习惯。例如,在家庭生活中,当孩子在进行知识学习时,家长应避免过多的干涉,由孩子自主完成知识学习,但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理解的内容,家长应及时为孩子提供一定帮助。但在此环节值得一提的是:家长不可直接告诉孩子最终结果,而是为其指出方向,引导孩子动脑思考,借此更好地发展孩子的学习思维,为孩子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打造良好基础。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时刻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使孩子身处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家长的熏陶,进而形成正确的三观,真正实现健康成长。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因此,在家庭教育活动中,家长要正面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小学教师进行密切沟通,一同探究有效的育儿方法,并依据孩子的身心规律及发展特点,对教育方法进行针对性优化与改进,以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整体质量,进而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娜,张利华.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J].青海教育,2023,(Z3):94.

[2]李芳.小学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3.

[3]李红梅.浅谈小学高年级行为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J].求知导刊,2021,(39):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