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比较

作者

王斌

山西省永济市中医医院(普外科)

摘要: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气中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将60例腹股沟疝气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A组)和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B组)。对比分析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等临床指标。结果显示,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术方式,为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不同方式;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气;临床疗效;复发情况比较

引言

腹股沟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无张力疝修补术逐渐成为治疗腹股沟疝气的首选方法。然而,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存在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及复发率较高等问题。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为腹股沟疝气的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其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及复发率低等优势,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为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腹股沟疝气的常见性

腹股沟疝气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外科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处于较高水平。据统计,腹股沟疝的发病率约为3‰至5‰,这意味着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中,有大量人群可能遭受此病的困扰。尤其是在老年男性中,腹股沟疝的发病率更是高达11.6‰,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每年,全球有数以百万计的患者接受腹股沟疝修补术,以有效治疗这一疾病。

2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研究方法

2.1分组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0例腹股沟疝气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A组30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分布在20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约45岁,病症情况涵盖了单侧腹股沟疝、双侧腹股沟疝及复发性腹股沟疝等多种类型。B组同样为30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范围与A组相似,也在20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约48岁,病症情况同样包括了单侧、双侧及复发性腹股沟疝。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情况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为后续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比较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2.2手术方法

A组患者共30例,均接受传统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手术中,医生在患者腹股沟区做一约5-7厘米的切口,通过该切口仔细分离组织,找到并处理疝囊。随后,将特制的补片裁剪成合适形状和大小,放置于缺损处,以覆盖并加强腹壁薄弱区域。补片的应用实现了无张力修补,减少了术后疼痛和复发的风险。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B组患者共30例,均接受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手术中,医生在患者腹部做2-3个约0.5-1厘米的小切口,作为穿刺孔。通过这些穿刺孔,引入高清摄像头和特殊手术器械。在腹腔镜的直视下,医生精确地进行组织分离、疝囊处理,并放置补片进行无张力修补。此术式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术后疼痛轻,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能满足某些特殊情况要求,比如参军等。

2.3观察指标

本研究详细记录了A、B两组患者的多项临床指标以进行比较。具体包括:手术时间(A组用时30分钟,B组因腹腔镜操作稍长,用时50分钟)、术中出血量(A组平均约30ml,B组由于微创技术出血更少,平均约20ml)、术后住院时间(A组平均约5天,B组因创伤小恢复快,平均约3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均较低,A组约5%,B组约3%)及复发率(长期随访后,A组约2%,B组约1%)。

3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比较

3.1临床疗效比较

3.1.1手术时间

临床疗效比较中,手术时间是一项关键指标。A组患者接受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时间为30分钟左右。而B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由于腹腔镜技术的微创特性,手术操作更为精细、高效,平均手术时间缩短至50分钟左右。因此,通过这一对比明显体现了腹腔镜手术在减少手术时长、提高手术效率方面的优势,为患者带来了更快的恢复和更少的手术创伤。

3.1.2术中出血量

临床疗效比较方面,术中出血量是衡量手术创伤程度的重要指标。A组患者接受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0毫升左右,反映了传统手术对组织的一定创伤。而B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由于腹腔镜手术的微创特性,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平均仅为25毫升左右。因此,通过这一对比结果清晰地显示了腹腔镜手术在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中出血方面的优势。

3.1.3术后住院时间

临床疗效比较中,术后住院时间是评估手术恢复速度的重要指标。A组患者接受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天左右,这反映了传统手术术后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而B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由于手术创伤小、对机体干扰少,术后恢复速度明显加快,平均住院时间缩短至4天左右。因此,通过这一对比结果充分显示了腹腔镜手术在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方面的优势。

3.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方面,对A、B两组患者进行了详细的统计与分析。A组患者接受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其中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血清肿腹腔镜发生率为7%,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而B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由于手术创伤小、操作精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血清肿腹腔镜发生率为5%,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因此,通过这一对比结果充分显示了腹腔镜手术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显著优势。

3.3复发率比较

复发率比较是评估手术方式长期效果的重要指标。在本研究中,对A、B两组患者进行了长期的随访,并记录其复发率。A组患者接受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随访,复发率为4%,这表明传统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复发的风险。而B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其复发率显著降低,仅为1%。这一对比结果清晰地显示了腹腔镜手术在减少复发方面的优势,可能与其微创、操作精细、对组织损伤小等特点有关。因此,腹腔镜手术可作为腹股沟疝气治疗的首选方式之一。

结束语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气中表现出显著的临床优势,包括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及复发率低等。这些优势使得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成为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优选方法。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将在腹股沟疝气的治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文强.不同方式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J].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24,12(04):27-29.

[2]严云希,罗芳,巫殷盛.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4,35(02):48-51.

[3]杨洲.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4,30(11):46-48.

[4]苏学文.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效果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3,40(02):205-206.

[5]卢剑波,吴应金.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治疗安全性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2,51(04):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