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扶贫茶”到“共富茶”:红色动能研究与茶业功能定位演变

作者

徐可 陈佳琦 宋央璐 陈扬 童银辉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摘要:本研究聚焦磐安县茶产业转型升级背后的“红色动能”,从组织基础、文化基因与实践路径三个维度剖析其核心因子及作用机制。红色因子涵盖政治引领、组织动员、精神文化等多维内涵,作用机制包含组织嵌入、党员“三员角色”担当、政策催化、文化认同等。以曾濒临破产的玉峰茶厂为例,2018年镇党委主导“红色振兴”改革,通过党组织嵌入治理结构、红色基因激活生态价值、创新四金共享共富分配机制等举措,实现从贫困到共富标杆的转变,彰显红色动能在磐安县茶产业发展与乡村共富中的驱动作用。

关键词:红色动能;绿水青山;共同富裕;脱贫攻艰;磐安县

一、相关理论背景与研究框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提出后持续深化,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政策导向清晰。浙江省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探索“生态资源资本化—特色产业品牌化—利益分配共享化”路径,茶产业兼具生态与文化特性,成为“扩中提低”关键。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茶产业备受瞩目。在此形势下,党建引领的红色动能整合各类资源,助力“两山”实践、乡村振兴与茶产业发展筑牢根基,推动生态、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本研究聚焦磐安县茶产业,从组织、文化、实践维度剖析红色动能核心因子与作用机制,以玉峰茶厂共富模式验证成效,为同类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二、红色动能研究:因子解构与作用机制

磐安县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本质上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动能”驱动的系统性变革。本研究从组织基础、文化基因与实践路径三维度,剖析红色动能的核心因子及作用机制。

(一)红色因子的多维内涵

1.政治引领因子:党组织的战略定力

县委成立“茶产业共富专班”,将茶业发展纳入“一把手工程”,2003-2023年间连续出台6版《茶产业发展规划》,始终锚定“生态富民”主线。2012年粗放扩张导致生态危机时,党委果断实施“茶园生态化三年行动”,关停改造低效茶园1.2万亩。

2.组织动员因子:基层党建的渗透力

纵向,构建“县委—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党小组”四级联动体系,例如方前镇通过“党员包片联户”实现茶园改造动员全覆盖。横向,跨区域成立“茶产业党建联盟”,整合百余家乡镇、企业与合作社资源,解决分散经营困境。

3.精神文化因子:红色基因的转化力

活化历史资源,挖掘浙东“红色茶路”史实,打造“革命精神+茶文化”教育基地,2023年接待研学团队超10万人次。通过“乡村夜校”等理念使83%茶农从“要我护生态”转向“我要护生态”。

(二)红色动能的作用机制

1.组织嵌入机制: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在茶园、合作社、茶企中设立功能型党支部。例如玉山镇古茶场示范区建立“生产党小组”“营销党小组”,2022年推动古树茶溢价率达220%。

2、党员担任“三员角色”:

(1)技术指导员:56名党员取得“高级评茶师”认证,包干指导百余户茶农;

(2)市场联络员:党员牵头对接上海、杭州等高端市场,推动有机茶直销比例提升近两倍;

(3)利益协调员:通过“党群议事会”建立二次分配机制,确保企业利润15%反哺村集体。

3.政策催化机制:红色资源的杠杆效应

(1)政治势能转化:将中央“共同富裕”战略转化为地方创新实践。如2021年磐安县借助“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政策红利,争取到5000万元省级“绿色共富基金”,专项用于茶旅融合项目。

(2)政策工具创新:创设“红绿指数”考核体系,将茶园碳汇、农户增收等纳入干部政绩评价,促使政府行为契合红色动能。

4.文化认同机制:意义系统的再生产

设计“红旗茶”等红色IP产品,2023年红色文创茶品销售额破8000万元。每年举办“清明祭茶祖·党员宣誓”活动,将生态保护承诺写入入党誓词,强化“红色使命”与“绿色责任”的联结。

三、实践效能验证:以玉峰茶厂共富模式为例

(一)案例背景:从濒临破产到共富标杆

磐安县玉山镇曾是浙中典型贫困山区。2005年玉峰茶厂因经营不善负债380万元,茶园抛荒率达42%,76户茶农面临返贫风险。2018年镇党委主导“红色振兴”改革,将茶厂纳入“国企联村”计划,构建县供销社控股51%、村集体持股30%、茶农占股19%的“三位一体”利益共同体。

(二)红色动能的作用路径

1.党组织嵌入治理结构

镇党委副书记兼任茶厂党建指导员,茶厂党支部书记进入镇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确保政策精准传达。设立“党员示范岗”,要求党员技术骨干帮扶困难茶农。高级评茶师张伟成立“阳光茶社”,助力当地茶农就业增收。

2.红色基因激活生态价值

挖掘茶厂前身——1944年中共地下党联络站的历史,复原“秘密茶道”“地下炒茶间”,打造沉浸式红色研学基地,2023年接待游客23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增收1800万元。并将“党员生态责任区”写入公司章程,使党员管理层薪酬与茶园碳汇指标挂钩。2022年茶厂获颁全国首张《茶园碳汇证书》,碳汇交易收益的40%用于反哺低收入群体。

3.共富分配机制创新

四金共享模式:

租金:流转农户茶园按高于市场价30%每亩800元/年保底分红

薪金:优先雇佣脱贫户,月均工资4500元

股金:将政府扶贫资金折算为脱贫户优先股,2023年每股分红达1200元

碳金:建立县域首个“碳汇共富池”,已向127户低收入家庭发放碳汇补贴86万元

结语

磐安县茶产业借助“红色动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转型升级与共富之路。从党组织的战略领航,到基层党建全方位动员,再到红色基因赋能文化重塑,红色动能贯穿产业发展各环节。玉峰茶厂的成功实践更是典型,通过党组织深度融入产业治理、红色文化深度激活生态经济、创新分配机制保障全民共享成果,乡村产业不仅摆脱困境了,还为实现共同富裕筑牢坚实根基。未来,“红色动能”模式有望为更多地区的产业振兴与乡村发展提供借鉴,持续书写红色引领下的发展新篇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江谈话实录[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李强.红色动能驱动乡村振兴的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22(5):12-19.

[3]浙江省统计局.磐安县茶产业发展报告[R].2023.

[4]王艳.乡村振兴视阈下磐安茶文化体验旅游深度开发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5,(01):44-47.DOI:10.19932/j.cnki.22-1256/F.2025.01.044.

[5]王传刚,王士昌.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沂蒙精神”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01):64-68+86.

作者简介:徐可,女,本科,新闻闻学专业;陈佳琦,女,本科,新闻学专业;宋央璐,女,本科,法学专业;陈扬,女,本科,法学专业;

通讯作者:重银辉,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