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校党员队伍建设的内在逻辑与路径探索
周凡
中国共产党博野县委员会党校,河北省保定市,071300
作者简介:周凡(1992.07—),女,汉族,河北保定博野,大学本科,助理讲师 ,研究方向:党建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务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当前,党的理论路线和政策的贯彻执行必须依托一批具备高水平政治素质与党性修养的党员干部。此类人才的培育,实属党校所肩负的关键使命。强壮党员队伍的建设,不仅能促进干部培训和思想领导,更将直接影响到党的向心力与战斗力的强化。为适应日益复杂化的国际国内环境,发展对党的理论认知及应对措施的需求日益凸显。唯有构建坚实的政治和专业能力基础,党校才能为我国的发展和国家事务的进步做出有力支撑。在这个新时代背景下,深化党校党员队伍建设,正是对时代挑战的有力回应。
关键词:新时代;党校;党员队伍建设;内在逻辑;路径探索
引言
面对社会挑战,党校作为党员干部教育与培训中心,迫切需要调整并强化其职能。新时代对党员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政治与专业技能双重提高。应对党校建设中所发现的问题,必须强调与新时代要求同步的有效措施,以整体提升党员素质。党的长期发展需要全面优化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凭借党校的有效运作,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不仅关乎党员素质的稳定提升,更是维系党的事业持续发展所重要的基本途径。
一、新时代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在逻辑
(一)从历史逻辑来看,重视团干部队伍建设是我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自我国共产党成立,党对团干部的培养就从未松懈。回顾党的历史,党中央始终将团干部的选拔与培养,作为基本任务之一。1922年党的二大便确立了党团联合互动的组织形式,此时,党与团关系上的政治扶持,为团干部的成才路径创造了雏形。针对团干部队伍建设,1925年的党的四大凭借的决议中肯定了共产党员对于团工作的积极参与与投入,使得党的理念与精神能够有效地凭借团组织向下渗透。及至十三大,共青团已开始形成具有特色的自我培养机制,党和国家愈加重视团干部的选拔培养。历史长河里,许多政策如毛泽东时代对团干部的德才兼备要求、邓小平对于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体制要求等,共同绘制了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壮丽篇章。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团干部更加全面深入的素质与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
(二)从实践逻辑来看,经受严格复杂环境的政治磨炼是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
团干部在磨炼中成长,这对于党的未来具有根本性意义。在苦难与挑战的洗礼下,历练了一批又一批的精英团干部。早在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团员与团干部共同投身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战争以及抗日战争等重大革命斗争,逐渐成长为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有力力量。新我国成立后,更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团干部仍扮演着先锋角色。在新时代,团干部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带来的更多挑战。他们要深刻理解和执行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指示,引导青年为实现我国梦而奋斗。因而,团干部的队伍建设,需要用超越时代的新思想,去适应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复杂环境[1]。
(三)从政治逻辑来看,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
在坚持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中,团干部是党的领导集体的重要接班力量。党历来强调,党与团的深厚关系,决定了团干部的政治地位与社会责任。回顾历史,党中央在党章和相关文件中,明确要求党应加强对团组织及其干部队伍的政治领导和建设,这是为了确保政治忠诚与党的新型组织力,使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得以世代传承。基于此,团干部需要保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既是他们光荣的任务,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使命之责,不可推卸。当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团干部必须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强化党性修养,凭借扎实的工作,助推党的事业薪火相传,进而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永续发展。
二、新时代党校党员队伍建设的路径策略
(一)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
在新时代党校党员队伍建设中,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核心任务。凭借专题讲座、小组研讨和个人自学等方式,要求党员全面系统、及时跟进、深入思考、联系实际地学习,确保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创新理论学习方式是提高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关键,可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在线学习、微党课等。推进理论学习成果转化,鼓励撰写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等,以增强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事业发展动力。
(二)创新教育方式,提升培训质量
新时代党员学习需求日益多元化,必须创新教育方式以提升培训质量。课程设置应个性化和精准化,涵盖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党性教育等多个方面,从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丰富教学方法对激发党员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体验式教学等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师资队伍建设同样重要,选拔政治素质高、理论水平强的专家学者及党员干部担任教师,并注重教师培训与管理,以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严格党员管理,保持队伍纯洁性
坚持严格管理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严格掌握党员标准,严把准入关,确保入党质量,发展过程中严格程序,全面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确保质量。加强日常管理,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全面考察学习表现、工作业绩、党性修养,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和选拔任用的依据。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凭借批评与自我批评,帮助党员查找不足、纠正错误,保持队伍生机与活力[2]。
(四)强化实践锻炼,增强党员素质
在新时代背景下,基层调研、志愿服务和扶贫攻坚活动,已成为重要的党员素质培训方式。积极探索并参与例如社区服务与应急管理等实地情景训练,旨在培养党员自身的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进一步提升党员的实践能力,使其在具体职责中承担更大的责任与挑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校和组织部门需要针对不同实践环节,制定出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与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制定方案时需要将党员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充分考虑,逐步完善针对性强的教育和指导方案。为确保实践锻炼取得实效,强化考核机制和反馈体系,保障每一项实践活动都能够切实为党员成长提供养分。
(五)优化队伍结构,激发队伍活力
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党校整体的活力与效率。深化从基层一线选拔党员的原则,注重吸纳具有不同背景与特长的成员,使队伍多元化。强调在实践中发现和培养优秀党员,并定制符合他们特点和需求的培养机制。针对老党员,可凭借定期的培训和讨论会,充分挖掘与发挥他们在知识传授和实践经验中的价值。党校和党组织应提升对专业化建设的重视,研究制订与人才培养和监管相结合的具体策略,并积极推进党员队伍的专业化、能力建设。针对关键岗位与专业领域,应尝试采用人才梯队建设、岗位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构建结构合理、生生不息的党员队伍,从而使整个队伍在新时代的过程中保持长期稳定和活力。在党的建设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在推动事业发展中保证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的充分发挥和党员个体的持续成长[3]。
结束语
党校作为培养党员的主要机构,一直以来都在探索党员队伍构建的有效途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不断变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其建设工作必然会遭遇许多新挑战与新机遇。为了应对这一现状,必须对当前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而持续的研究,创新工作手法,改进构建体系,以满足时代的要求。要重点培养党员在政治素质与技能技巧方面的双重强项,努力造就符合现代要求的高质量党员干部。坚信在党党校工作人员与全体党员的通力合作下,党员队伍建设必定能够持续向前发展,为党的事业增添强大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宋恩平.新时代基层党校做好党员干部思想振兴的思考[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3(5):4.
[2]龙天宇.新时代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路径[J].行政与法,2023(12):50-60.
[3]石海鹂.新时代党校师资力量建设方向与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