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作者

薛秀丽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昭信小学,519100

摘要:教育改革是近年来教育界热议话题之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家长为孩子不理想的成绩而苦恼,不惜花各种代价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而大多数的老师为提高成绩采取题海战术,显而易见,学生学习的压力就大大增加了。2021年7月我国出台并实施“双减”政策,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科学合理布置形式引起小学数学老师的重视,如何进行作业设计这个问题需要当下小学数学老师进行思考。本文以“双减”设计出高质量小学数学作业进行探讨。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设计作业

引言:

作业是每一位人民教师在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完成了作业不但可以温故而知新,还能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有所了解有效的进行教学活动。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对老师的教学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伴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和新课程的改革,积极响应国家政府的政策,作业设计开始得到老师们的重视。为了能更好的发挥作业的作用,设计出高质量的小学数学作业非常重要。

一、小学数学作业在“双减”政策下的必要性

2021年7月,教育部下发了相关的文件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教育教学工作者不得给一二年级小学生布置书面回家作业,三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平均完成书面家庭作业的时间尽量控制在60分钟以内。相比其它的语文英语学科,数学的课后作业是教学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堂的拓展和补充,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都依靠课后作业。设计完整有趣,条理清晰并适合小学生完成的课余作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巩固知识,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反之,影响教学成果的形成,大大的消耗了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要让小学生主动学习,愿意去完成作业。

高质量的作业设计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设计中往往是不被重视的。当今一部分的老师过多的利用教材,让学生一遍遍的刷题,觉得学生练习的够多就好了,沉迷于数学的参考习题集,不去思考也不去创新,就造成了学生的作业特点都是老旧,量多,缺少实际应用的练习题,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就会厌倦,从而影响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严重的话还会给学生带来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那些过于陈旧老套的作业形式,会让学生造成不去思考的心理,且麻木完成作业,进而对数学习题产生麻木心理,妨碍了学生在数学这个方面的发展。当今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以往的作业形式一定要地去改变,努力地用心设计精简有效的作业,进一步提高完成数学作业的效率。

二、在“双减”政策教育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的具体策略

(一)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设计趣味性小学数学作业吸引学生

对新鲜事物有着强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是小学阶段学生们的特点,在对待新生、有趣的事物时,小学生会非常的主动且很快就身心加入到探索的行列里面。相反,在面对刻板没有新鲜事物的任务时,他们会产生厌倦心理,没有灵魂一样进行学习。正所谓“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好奇心和兴趣的带动以及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小学生们可以凭借自身能力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在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上表现为:老师应当减少或者尽量取消不必要的作业环节和作业量,不断深入教材将问题简单化。利用小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新颖的课后作业,把枯燥无味的作业转化为适合小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新型作业。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里面《认识图形》这一课,考虑到“双减”政策要求对一年级小学生不布置书面作业,在针对本节课的课后作业设计环节中要考虑到小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整个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结合生活经验,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在课堂最后预留一点时间进行课后作业,再由老师带领学生们回顾知识及时有效巩固复习。利用分组竞争的游戏环节,设计图形闯关模式,并伴随着一定的奖励来吸引学生的复习兴趣,让学生们在玩中巩固知识,既提升了课堂效率也达到了课后作业效果的最大化。

(二)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分层式数学课后作业

每个小学生都有他们的年龄特点,根据他们家庭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学习能力不一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掌握知识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假设老师不关心这些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还采取“一刀切”式布置课后作业,不能真正契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有的学生认为作业很容易,而有的学生认为作业很难就陷入苦恼,实际上就是浪费了教学资源。因此,在布置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应根据个人能力不同采取分层式课后作业。

例如在混合运算的学习之后,老师可以通过希沃白板的分组竞争设计较为简单的游戏给那一部分后进生来掌握混合运算规律的作业,并对学生提出要求,熟记混合运算的口诀方法,也就是有括号括号里面的是最大的要先算,否则都应该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而对于那些中等生来说,老师可以设计运用混合计算来解答的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运算和解答能力;还有一部分优等生,老师可以为他们设计奥数竞赛里面有这一部分混合运算知识的题目,让他们明白,数学知识是奥妙无穷的。

(三)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设计生活性作业走近学生

处于小学生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小,对观察生活有着很强的热情。所以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内容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里面,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对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课后作业设计中,老师可以根据和生活相关的方式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行提升与训练。在实际的作业设计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技术搜索当地的生物种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上下学路途中关注广告牌中的数字,楼盘的横幅数字,在观察中培养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数感。在运算上,老师可以给学生创造相关的学习情境,假如学生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程以及在学校去图书馆的路程长,引导学生计算从家里出发经过学校在到图书馆的总路程长,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动能力。

三、结束语

设计高质量的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尤为重要。要想更充分的发挥作业的作业就要改变作业设计的观念,将以往较为刻板复杂的手写作业转化为有趣的、有层次的、有实践性的、符合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口头作业和互动作业,在作业设计环节降低学习数学的困难程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胡文琪.减负增效——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新一代:理论版》2021年第14期0072-0073,共2页

[2]杨梅.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1年第32期0147-0149,共3页

[3]谢春来.“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读好书》2022年第3期91-93,共3页

[4]洪亚玲.“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读好书》2021年第12期45-46,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