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问题式教学”与初中地理教学融合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左丽芳

福建省武夷山第一中学,福建武夷山,354300

摘要:“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初中地理教学的特点,探讨了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与实践方法。通过分析该教学模式与初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融合,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及其应用效果。研究表明,问题式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地理思维能力,促进地理知识的深度理解。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地理思维;融合路径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逐渐难以满足现代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问题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促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与地理学科的特点高度契合,地理学习不仅要求掌握地理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思维、逻辑推理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将问题式教学融入初中地理课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问题式教学的适用性与融合路径,并结合教学案例进行探讨。

一、问题式教学的内涵与优势

1.1 问题式教学的内涵

问题式教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医学教育,主要强调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该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通过发现和解决问题来掌握知识。同时,问题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动式的学习平台,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1.2 问题式教学的优势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问题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问题式教学中,问题通常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或学科内容,学生对这些问题感到熟悉或感兴趣,从而更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其次,问题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需分析问题、收集信息、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进而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

此外,问题式教学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与合作精神,有助于团队意识的形成。

二、初中地理教学的特点与问题式教学的适应性

2.1 初中地理教学的特点

初中地理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传授地理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科学,涵盖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学生不仅需要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还需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初中地理教学通常涉及大量的地图使用与地理数据分析,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地理教学不仅需要注重知识点的讲解,更应通过实践活动和问题引导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问题式教学与初中地理教学的适应性

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首先,地理学科本身充满了探究性问题,例如气候变化的原因、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这些问题都可以成为课堂上的探究点,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其次,地理教学需要学生理解复杂的空间关系,通过问题式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空间思维。例如,通过让学生研究某一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情况,帮助他们理解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此外,问题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地理学科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观察、调查和探究的特点契合。通过问题驱动,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地理学习,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合路径

3.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问题设计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首先要选择适合的问题情境。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例如,在讲授“气候与天气”时,可以设计“为什么同一季节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大”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资料查阅和讨论来探究影响气候的多种因素。

问题设计时还应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避免过于简单或复杂的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问题应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2 小组合作与探究活动的组织

问题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合作与探究,因此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活动。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地理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共享资源,共同完成任务。例如,在学习“城市化”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分析某个城市的扩展过程”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地图、历史资料等资源,合作分析城市扩展的原因与影响。

小组合作既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使地理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3.3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与自主探究

问题式教学的核心是学生能够自主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探究和分析来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引导提问、课堂问题设置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提出与地理现象相关的问题。例如,在讲授“河流与水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河流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提出“为什么有些河流容易发生洪水”等问题。

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4.1 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通过问题式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步建立起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探索和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增强了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4.2 提高课堂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

问题式教学将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和动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学生对地理现象产生浓厚兴趣,愿意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来深入理解问题,课堂参与度显著提高。

4.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问题式教学强调合作学习和集体智慧的力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协作,互相启发。通过这种合作,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增强了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例如,在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地理问题”时,学生们分组讨论各自负责的部分,最后共同总结出完整的城市化分析报告。小组成员通过合作互补,进一步提升了问题解决的质量。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分享自己的想法,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同时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促进了学习体验的提升。

结论

问题式教学为初中地理课堂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设计问题,组织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充分发挥问题式教学的优势。未来,问题式教学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文双.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地理单元问题链设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3.DOI:10.27267/d.cnki.gqfsu.2023.000732.

[2]王嘉英.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3.DOI:10.27230/d.cnki.gnmsu.2023.000658.

[3]陈娟.问题导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4]刘桂侠.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20.DOI:10.27684/d.cnki.gxndx.2020.005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