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文言文礼仪文化知识的情景式教学
吴婧璇
合肥师范学院 230000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应围绕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核心素养中位居首要的则是文化自信礼仪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学语文教材中拥有丰富的礼仪文化知识,其大部分集中于文言文体裁的课文中。在文言文的教学渗入对中华优秀礼仪文化的教育,不仅实现了课程目标,也成为国家大力弘扬学习和发展中华优秀礼仪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情境式教学法进行相关礼仪文化知识的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文化自信,达到礼仪文化的有效传承。
【关键词】礼仪文化;文言文;情景式教学
一、礼仪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中国自古以“礼仪之邦”闻名于外,在国际交往日渐频繁的今天,礼仪文化也代表中国形象;某些国家的文化入侵、文化掠夺,也很容易导致初中生的思想意识受到极大影响,从而弱化对本民族的礼仪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因此礼仪文化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文言文作为重要载体之一,则需要发挥它的最大优势,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文化认同感。例如,在教学称谓礼仪中的敬辞和谦辞时,可以与别国的称谓礼仪历史相关连,拓展了解本民族礼仪文化发展历史,增强文化认同感,建立文化自信。
二、初中文言文礼仪文化资源分析
文言文作为古文典籍体裁之一,也蕴含多种多样的传统礼仪文化。本文以部编版初中七至九年级全册语文教材为研究范围,仅针对文言文选文中出现的礼仪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出现礼仪文化元素的文言文共有17篇。针对教材中所涉及的17篇文言文进行研究发现,礼仪文化知识大多出现在助读系统中,包括课前预习、注释、知识补白、课文插画;笔者对出现的礼仪文化进行粗略统计,传统礼仪文化以称谓礼仪、人际交往礼仪、成年礼仪为主。初中文言文中礼仪文化资源丰富,多以课下注释呈现,最常见的的礼仪知识为称谓礼仪,且称谓礼仪知识也常作为文学常识的考试题目出现在语文试卷中。
三、礼仪知识的情景式教学实施策略
情境教学策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和情绪,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陶冶学生性情。以下以《陈太丘与友期行》为例,论述情景式教学的实施。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学习情景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符合学生的认知,在创设情景时,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增强学生在各个场合的语文意识;礼仪文化也是在一定情景下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原有的关于礼仪文化的认知,借此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情景中,以《陈太丘与友期行》为例,该篇课文描述了元方和其父亲友人的对话,对话内容出现了称谓礼仪,展现了古人为人处世的风骨和礼貌尊敬的品格,这些作为传统礼仪文化值得学生学习和传承;文中客人询问元方父亲用到的是“尊君在不”,这里的“尊君”则是对对方父亲的敬称,表达对对方父亲的尊敬礼貌;元方回答用的是:“君与家君期日中”,这里的“家君”则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表达自己谦卑的态度和对对方的礼貌。此外,课文后面的知识补白以表格的形式补充了许多常用的敬称与谦称,这些都是称谓礼仪文化内容,也是考试中常考到的文学常识。教师在教学称谓礼时,可以先创设问题情景,询问学生自己或家中父母长辈与人交流时会用哪些称呼,或者在古装电视剧人物交流出现过哪些称呼,请同学们积极发言分享;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出现的称谓礼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情景演绎,扮演角色对话
引导学生在文本内容中找出元方和友人谈话中的称呼,并请学生分角色演绎一下文中的对话,意图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情景中明确文中几处对话,请学生带入情景,揣摩古人日常行为进行角色扮演,并请观看的学生分享对两位人物语言动作的感受。由此,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悟真实的传统礼仪文化内容,以文本为依托借助其中的情感因素感悟传统礼仪文化内容蕴含的情感。
3、小组讨论,共同探究
借助知识补白中对敬词谦词的补充,说明称谓礼仪的具体表现、含义和如何使用,并拓展其他常用的称谓礼仪(官职称呼、姓名称呼等)探讨使用该称呼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例如:家君:来源:于《周易·家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发展:“在家从夫,夫死从子”,这个时期“家君”一词不用于母亲,只用于父亲,此外家父、家母都是对父母的敬称)同时结合文中称呼礼启发学生感受称谓礼仪下尊重谦卑、崇尚礼法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做好自身行为规范,最后激发学生讨论所知道的外国称谓礼仪并适当拓展,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最后,结合韩国称谓礼仪中的平语和敬语,拓展其来源受我国儒家礼教的影响,并要求在人际交往中严格遵循,以表示对人的礼貌、尊敬;启发学生重视本国礼仪文化的传承,梳理文化自信。
结语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礼仪之邦著称,在几千年的儒家文化洗礼下,以礼待人更是深入骨髓。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 人无礼则不生,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格形成良好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标中提到,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所传达的不仅仅是文言文字词的理解,更是对于中华礼仪文化的的了解与传承。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的传统礼仪文化内容为研究内容,以《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出现的称谓礼为例,探究情景式教学并具体阐述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传统礼仪教学理论,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教学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曾依平. 中学文言文中的传统礼仪文化及其教学研究[D].湖南理工学院,2023.
[2]王磊.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传统礼仪文化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1.
[3]杨一. 中学古诗文中的礼仪文化及其教学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