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免疫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分析
吴雅娜
义乌市中心医院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目的:探析免疫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2年11月起,本院开始收集儿科诊治小儿川崎病的病例资料,至2023年11月止共纳入104例,运用掷硬币法随机分组。一组52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作为参照组;一组52例应用免疫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疗效、副反应等情况。结果:实验组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3%较参照组的78.85%显著偏高(P<0.05)。实验组药物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7.69%与参照组的5.77%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能有效提升疗效,且不会明显增加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实践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小儿川崎病;疗效
川崎病作为一种普遍的急性病症,其核心病理特征是全身微小血管的炎症反应,常见于儿童群体。一般临床症状可见体温的异常升高、手足硬性水肿以及眼结膜充血等,这些症状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一定损害,从而加剧患儿的病痛[1]。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阿司匹林是首选的治疗药物,它能有效改善病情,但对于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免疫球蛋白则能中和体内毒素,对免疫细胞的过度活化造成抑制,降低血管内皮受到的损害,进而有效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本次研究以近一年本院儿科接诊的104例川崎病患儿为例,通过对比论证进一步分析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22年11月起,本院开始收集儿科诊治小儿川崎病的病例资料,至2023年11月止共纳入104例,运用掷硬币法随机分组。实验组52例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值域1-5岁,年龄均值(3.63±0.15)岁。参照组52例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值域1-5岁,年龄均值(3.75±0.21)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P>0.05),有较强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包括纠正酸碱平衡、补充营养、合理抗感染以及退热等。
参照组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阿司匹林(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0354),每日口服剂量为30-50 mg/kg,每日2-3次;观察患儿退热3日后,将药物剂量调整为3-5 mg/kg,连续治疗时间为2周。
实验组应用免疫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阿司匹林的用量用法与参照组完全一致。免疫球蛋白(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4004),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用药,每次注射剂量为2 g/kg,每日1次,连续治疗时间为2周。
1.3指标观察
(1)疗效判定[2]。显效:治疗5日内,手足发硬、黏膜充血以及发热等症状均消失,血生化及血常规等检查指标结果均正常,且影像学检查未见冠状动脉扩张。有效:治疗5-8日后,发热等症状均消失,血生化及血常规等检查指标结果均正常,且影像学检查未见冠状动脉扩张。无效:治疗12日后,发热等症状仍未好转,血生化及血常规等检查指标水平未有显著改善,影像学检查可见冠状动脉扩张。总有效率为100%-无效率。(2)副反应:观察并统计两组患儿治疗期间有无胸闷、头痛、皮疹以及发热等副反应产生,并计算总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处理。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比较,用[n,(%)]表示疗效等计数数据,以X2检验。统计学分析P<0.05时,研究有意义。
2结果
2.1疗效比较
实验组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3%较参照组的78.85%显著偏高(P<0.05),详见表1.
2.2副反应比较
实验组中,发热者1例,皮疹者1例,头痛者1例,胸闷者1例,总发生率为7.69%。参照组中,发热者1例,皮疹者1例,头痛者1例,总发生率为5.77%。两组药物治疗产生副反应的总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
3讨论
川崎病,作为一种在儿科中相对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症疾病,其发病机理颇为复杂。研究表明[3],冠状动脉血管内皮损伤、免疫炎症反应以及氧化应激等因素,都与川崎病的发病和进程紧密相连。在治疗上,阿司匹林是常用的治疗药物,它能通过抑制单核细胞、血小板及内皮细胞的相关受体,从而抑制血管表面的免疫反应,发挥其抗炎作用。此外,阿司匹林还能非选择性地对环氧化酶进行抑制,避免血小板产生或聚集,从而降低内皮活化程度,预防血栓形成。尽管阿司匹林能缓解川崎病相关的炎症反应,促进症状消退,但该药物对冠状动脉的损害无作用效果。而由多种抗体组成的免疫球蛋白,能特异性地调节免疫功能,防止血皮细胞发生免疫性反应。此外,当免疫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时,它们能产生良好的药物协同效应,有利于临床症状的及早消退,进而促进患儿身体尽快恢复。
由本次结果可见,实验组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3%较参照组的78.85%显著偏高;实验组药物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7.69%与参照组的5.77%相比,无显著差异性,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理论观点,且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免疫球蛋白不会明显增加副反应,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能有效提升疗效,且不会明显增加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实践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贺敏.阿司匹林联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川崎病患儿的效果[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2,42(2):382-386.
[2]巫小兰.阿司匹林与大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21):51-52.
[3]施阳.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2,29(14):2585-2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