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李斌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江中心小学
摘要: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背景,探讨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通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渗透策略。文章指出,将数学思想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期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思政渗透;迁移思维;渗透
引言
在当今社会,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形成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现实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渗透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对于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具有显著的作用。迁移思维是指将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应用于新的情境中,以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数学思想中的抽象和建模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提取数学概念,建立数学模型。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或生活中,学生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化,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推理训练使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思考,这种能力在解决其他领域问题时同样重要。学生能够通过逻辑推理,从一个已知事实推导出另一个结论,实现思维的迁移。
(二)有助于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数学思想中的逻辑推理、分析综合等,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推理演绎,这些思维能力是学习任何学科的基础。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归纳法能够帮助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一般规律,这种归纳总结的能力可以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帮助学生提炼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数学思想渗透的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目前。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改进,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提升,尤其是在德育素养教学方面。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和德育素养的培养。这导致在数学课堂中大量使用题海战术,学生积极性低下,难以真正热爱学习。许多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法,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忽视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策略
(一)挖掘教材,感受数学美
1.探索数字的规律美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挖掘教材,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例如,探索数字的规律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数字之间的模式和规律,如奇偶数的排列、质数和合数的分布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字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秩序。通过数列游戏,如找出数列中的下一个数字或找出数列的规律,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字序列的认识。例如,让学生继续数列2, 4, 8, 16, …,并解释为什么下一个数字是32。通过讲述与数字规律相关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美丽。通过这些策略,学生不仅能够学习数学知识,还能体会到数学的规律美,从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2.感悟图形的对称美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图形的对称美,让学生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对称现象,如蝴蝶的翅膀、植物的叶片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对称的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折叠、剪裁和拼贴,制作对称图形,如剪纸艺术中的窗花、对称图形的拼图游戏等,从而在实践中体验对称的美。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对称图形,如几何图形中的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分析它们的对称轴和对称性质。通过学习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性质,让学生了解对称与几何图形的性质之间的关系,如对称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通过以上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对称的基本知识,还能深刻体会到图形对称带来的视觉美感和数学逻辑的和谐。
(二)设计生活化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利用生活实例,展示数学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中的几何知识、家庭预算中的加减乘除等,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认同。以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为例,教师可以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例如,询问学生每天起床、上学、午餐和放学的时间,让学生意识到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通过这些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对时间产生直观的感受,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时间管理员”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记录一天中不同活动的时间,如上课、课间休息、午餐等。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参与到时间的记录中,还能激发他们探究时间管理的兴趣。通过讲述与时间相关的故事,如“时间老人”的故事,通过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宝贵和不可逆性,从而激发他们对时间学习的兴趣。教师将《认识时间》这一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探究和体验中学习时间知识,同时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结束语:
在本文中,深入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策略,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对教材的挖掘、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看到了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小学数学教师应继续深化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将其更好地融入教学实践中,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摇篮。
参考文献:
[1] 美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策略刍议[J]. 甘秋玲.学苑教育,2022(21)
[2] 渗透教育美学思维的小学数学教学路径选择[J]. 刘青.天津教育,2020(22)
[3] 感悟小学数学之美 体会数学学习之趣[J]. 张娟红.甘肃教育,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