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二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与维修工作
蒋娜
渭南科发公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714000
摘要:二级公路是连接城乡的重要交通纽带,其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与维修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和道路使用寿命。本文分析了二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管理要点,探讨了维修技术,并提出提高养护与维修效率的对策,以期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二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养护管理;维修技术;安全防护
引言
二级公路在我国公路网中占据重要地位,连接城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然而,由于公路建设初期的投入、后期管理水平及外部环境影响,交通安全设施往往面临老化、损坏甚至失效等问题,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如何做好二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与维修工作,提高公路运行的安全性与通行效率,是当前交通管理部门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二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管理
1.1.养护巡查与定期检查机制
建立完善的巡查和检查机制是确保交通安全设施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养护巡查分为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和年度评估。日常巡查主要由公路管理人员或养护单位定期巡检,发现标志污损、护栏变形、标线模糊等问题并及时处理。专项检查则针对恶劣天气(如暴雨、冰雪、大风)后可能造成的设施损坏进行重点排查,确保公路的安全运行。年度评估是全面检查设施的使用情况,结合维修记录制定下一年度的养护计划,确保设施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状态。
1.2.交通标志、标线、护栏等设施的维护要点
交通标志、标线和护栏是二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维护工作必须有针对性。交通标志的维护主要包括定期清洁表面污渍、检查反光膜是否褪色或损坏,并及时更换受损标志牌。交通标线需定期补划,特别是在高交通流量或恶劣天气影响区域,应使用耐磨、抗滑的热熔涂料,保证标线的可视性和耐久性。防撞护栏的养护需检查是否存在弯曲、断裂、锈蚀等情况,确保其结构稳定,并对受损部位进行修复或更换。
1.3.智能化管理在安全设施养护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管理逐步应用于公路交通设施的养护中,提高了养护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例如,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监测护栏的受撞击情况,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报警并通知养护部门及时修复;高精度摄像头和无人机巡检可快速发现交通标志污损、标线磨损等问题,提高巡检的准确性;大数据分析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可对设施损坏情况进行趋势预测,优化养护计划。
二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维修技术
2.1.交通标志和标线的翻新与更换
交通标志和标线是二级公路上重要的安全设施,它们的清晰度和完整性直接影响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交通标志的翻新主要包括定期清洁、反光膜的更换和支架加固,以保证其在各种天气条件下都能提供清晰的指引。当标志牌出现褪色、反光性能下降或损坏时,应立即更换符合国家标准的新标志,以提高可视性和耐久性。标线的翻新则需要使用高耐磨、高反光的涂料,如热熔涂料或双组分涂料,确保其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依然清晰可见。
2.2.防撞护栏的修复与强化措施
防撞护栏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失控车辆冲出道路,减少事故伤害。因此,护栏一旦受到撞击变形或损坏,必须及时修复或更换。护栏的修复包括矫正变形的护栏段、补焊断裂部位、加固护栏基础等。对于受损严重的护栏,应直接更换新护栏,以确保防护能力。为了提高护栏的耐久性和抗冲击能力,可以使用高强度镀锌钢材或复合材料护栏,并在护栏与立柱之间增加缓冲垫,以降低车辆碰撞时的冲击力。
2.3.交通信号灯和照明设施的检修与优化
交通信号灯和照明设施的稳定运行对夜间行车安全至关重要。信号灯的维修主要包括电路检查、灯具更换和信号控制系统调试。检查电源线路是否老化或短路,确保信号灯正常工作;当信号灯光源亮度下降或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更换LED光源,以提高能效和使用寿命。同时,可引入远程监控系统,对信号灯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提前发现故障并及时维修。公路照明设施的维修则包括灯杆检修、灯具清洁、光源更换等。在照明优化方面,可采用太阳能LED路灯或智能调光系统,在低交通流量时降低亮度,以节能降耗,提高公路照明的可持续性。
2.4.路侧设施(防眩板、轮廓标等)的修复与更换
路侧设施如防眩板、轮廓标等,主要用于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提高道路可视性,保障驾驶安全。防眩板的维修应关注其是否因老化、碰撞或强风导致破损、倾斜或脱落,对于受损严重的防眩板应及时更换,并采用高强度抗紫外线材料,提高耐久性。轮廓标的修复主要包括更换反光片、加固支撑结构,确保在夜间或低能见度环境下仍能有效反射光线。对于积雪或泥沙易覆盖的路段,可选用高度可调节式轮廓标,以减少因遮挡导致的安全隐患。
提高养护与维修工作效率的对策
3.1.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提高设施耐久性
随着公路建设技术的发展,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已成为提升交通安全设施耐久性的重要手段。例如,交通标志可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并配备抗紫外线涂层,有效延长使用寿命并提高反光性能。道路标线可使用双组分冷塑型涂料或抗滑热熔涂料,提高耐磨性,减少因雨雪天气导致的标线模糊问题。对于防撞护栏,可以采用高强度镀锌钢护栏或复合材料护栏,增强抗冲击能力,并增加缓冲设计,以减少二次伤害。此外,智能防眩板、LED轮廓标等创新设施的应用,也有助于提升道路安全性并降低后期养护成本。
3.2.引入信息化技术优化养护与维修管理
信息化技术在交通安全设施的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建立道路安全设施电子档案,实现设施的生命周期管理,精准制定养护计划。通过无人机巡检和车载智能检测系统,可提高巡查效率,及时发现设施损坏情况,减少人工巡检成本。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例如在护栏、标志牌等设施上安装智能传感器,可以实现远程监测,实时反馈设施受损情况,提高响应速度。此外,基于云计算的维修管理平台,可以实现故障上报、任务分配和维修记录数字化,提高管理效率。
3.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养护与维修能力
养护与维修工作的高效开展,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定期组织技能培训,提升养护人员对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能力,确保施工符合技术规范。特别是在智能化管理系统和高精度检测设备的使用上,应加强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操作,提高巡检和维修工作的准确性。此外,还应制定应急维修预案,提高工作人员在突发情况下的快速响应能力,确保道路安全设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修复。
3.4.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科学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是保障二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应完善交通设施养护标准,明确不同设施的检查频率、维修标准和责任分工,确保养护工作有据可依。同时,应建立损坏责任追溯机制,对于因外力损坏(如交通事故)导致的设施损毁,应明确责任人,并建立保险或赔偿机制,减少政府和企业的维护成本。此外,政府可推行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路设施的养护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形成高效、可持续的养护机制。
结语
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与维修工作对于保障公路交通安全、提升通行效率和延长设施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可以有效减少设施损坏,提高公路安全性能,而高效的维修技术能够确保设施在受损后迅速恢复功能,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参考文献
[1] 郭文军. 二级公路养护工程中的安全控制因素分析[J]. 环球市场,2020(15):349.
[2] 杜文宇. 二级公路的小修保养养护及其管理[J]. 科海故事博览,2023(24):115-117.
[3] 王海宏. 开放式二级公路路面的病害与维修探究[J]. 智能城市,2021,7(1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