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深度教学策略研究
刘敏
重庆市石柱县马武镇小学 4091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核心理念之一。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也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出发,探讨小学语文深度教学的必要性,并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提出深度教学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深度教学;教学策略
一、引言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发展,而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度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因此,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深度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深度教学的内涵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涵盖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二)小学语文深度教学的内涵
小学语文深度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挖掘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深度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创造,强调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深度教学的必要性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知识传授为主,注重学生对字词、句段的识记和理解,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需要通过深度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三)学生发展的需求
在信息时代,学生需要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深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深度教学策略
(一)优化教学目标,聚焦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与终极归宿,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在小学语文深度教学中,教师需从传统的知识传授目标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综合目标体系构建。核心素养的融入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为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传承等具体素养指标。
以古诗词教学为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诗词的字面意义,掌握其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更要通过文本细读、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词的意境之美、情感之深。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借助“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提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知能力,同时通过文化传承意识的渗透,使学生理解诗词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这种目标的优化,使教学活动从浅层次的知识传递转向深层次的文化浸润与思维启迪。
(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深度学习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手段,其选择与运用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与质量。在小学语文深度教学中,教师需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创新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批判性思考与创造性应用,而非简单的记忆与重复。
情境教学法是促进深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学习情境,将抽象的语文知识置于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说明文时,教师可创设“科普小报制作”情境,让学生在收集、整理和呈现信息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说明文的结构与语言特点。此外,合作学习法也是深度教学的有效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在交流、讨论与协作中,不仅能够培养合作能力,还能在思维碰撞中激发创新思维,实现知识的深度建构。
(三)完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发展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诊断、反馈与激励的功能。在小学语文深度教学中,教师需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从单一的结果性评价转向多元的过程性评价,以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侧重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如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等,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与努力程度。深度教学评价则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关注,包括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策略的运用、思维能力的发展等。为此,教师需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以及表现性评价等。教师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与指导;学生自评则有助于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同伴互评则通过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共同进步。表现性评价则通过学生的实际表现,如课堂发言、小组讨论、项目展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反馈,还能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支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论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深度教学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通过优化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菊琴.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5, (05): 6-8.
[2]漆国先.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析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5, (05): 50-52.
[3]金凡.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 [J]. 求知导刊, 2025, (06): 74-76. DOI:10.14161/j.cnki.qzdk.2025.0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