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教育信息化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

作者

李翠英 周楠斌

重庆市潼南区梓潼初级中学校(402660)

本文系潼南区教育科学规划办2024年度课题《教育信息化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24-Ghb52)的成果。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为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传统初中生物教学存在内容枯燥、互动性差、实验受限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教育需求。教育信息化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声像呈现知识,增强教学直观性与趣味性,打破时空限制;利用在线教育资源,拓宽教学资源获取途径,支持个性化学习;借助虚拟实验与仿真技术,突破实验条件限制,提高实验教学安全性与可操作性;应用互动式学习工具,提升学生参与度;采用个性化学习与评价,为学生提供定制化方案和实时监测。通过这些策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综合能力,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初中生物信息化 教育质量提升 策略

一、目前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现状

目前,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喜忧参半,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从积极方面来看,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部分学校和教师开始重视生物学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逐渐普及,为生物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使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且生物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激发了一些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课堂上主动参与讨论和提问的学生增多。然而,当前初中生物教学质量仍存在较多问题。教育部门和学校对生物学科重视度不够是一大阻碍,受应试教育影响,生物在中考中分值占比小,导致资源投入不足。学校生物实验设备陈旧落后, 资金匮乏难以更新,实验教学难以有效开展,学生缺少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学手段也较为单一, 很多教师以纯理论讲解为主,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另外,教学内容多局限于教材,缺乏课外素材的引入,教学训练也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初中生物教学质的提升。

二、教育信息化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学科包含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学习时需具备直观思维和丰富想象空间。教育信息化可将生物知识以视频、图像方式呈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各种环境中的生物时,通过链接多媒体资源,学生能犹如身临其境般看到天空中飞翔的鸟类、海水中遨游的鱼类、非洲的狮子、南极的企鹅、澳大利亚的袋鼠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大增加。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形、光、声和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多个感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呈现最佳学习状态。

(二)降低知识学习难度

生物知识具有抽象化特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教育信息化手段可将生物知识转变成更加形象的图片或视频。比如生物课本中微小的生物、细菌等,只有通过显微镜才可观察到,单凭个人实验观测,难以得出精准的结论,利用信息技术就能更直观地展示这些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三)提高教学效率

与传统生物教学模式相比,应用教育信息化后生物老师的板书压力大大降低,原本用于板书的时间可以用来做有趣的生物实验,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教育信息化可增加初中生物的实验效果。初中生物大部分以微观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信息技术可将此具体化,并能对实验产生的现象做出准确的分析,让学生更加通俗地理解实验效果,体验生物实验的趣味性与探索性。

(四)拓展教学资源和深度

教育信息化让学生和老师能够获得优质的网络信息资源,而非局限于课本知识。生物老师可以筛选网络上的教育资源,和课堂内容相结合适当引入远程教育资源,拓展生物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创新初中生物教学的方式。教师还能从网络中获取信息、查阅资料,对生物教学进行不断的扩充与完善,以实现日益发展的生物技术紧扣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锻炼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育信息化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

(一)利用丰富资源创新教学

传统生物教学局限于教材,学生学习视野受限。如今网络上有大量生物实验教学资源,如实验视频、虚拟实验室等。教师应学会筛选教育资源,将其与课堂内容结合,适当引入远程教育资源,拓展生物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创新教学方式。但要把握好度,避免引入无关内容。教师可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发多样性实验教学资源,如建立生物虚拟实验室、配置实验模拟器、运用数字化材料进行实验演示与操作。这些资源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知识,提高生物实验技能,增强学习兴趣与动力。

(二)增强教学互动与趣味性

开发互动式实验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实时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该平台可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学生随时学习。教师能通过平台对学生实验操作进行指导和评价,还可提供丰富实验资源和工具,实现个性化教学。同时平台采用先进技术模拟真实实验环境,增加实验的真实性和趣味性。信息技术可将生物知识以视频、图像等方式表达出来,使抽象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如生物课本中微小的生物、细菌等,通过视频、图片展示,能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三)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数字化平台布置与批改任务,通过数字化教育平台,教师可提前布置实验任务,学生在线提交实验报告,节省时间和精力。教师还能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减少板书时间开展实验,应用信息技术后,生物老师板书压力大大降低,原本用于板书的时间可用来做有趣的生物实验,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四)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强化教师信息技术驾驭能力,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字化教育素养,才能更好地运用数字化教育工具进行教学。学校可组织相关培训,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以及开创全新教学方法的能力,以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信息利用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避免过度依赖,培养其自主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

总之,教育信息化在新课导入上,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呈现多彩生物世界,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在“生物的多样性”教学中,搜索珍稀鸟类图片并精心设计动画,给学生带来视觉盛宴,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在课堂教学里,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直观观察机会。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信息,进行放大、调整观察角度等处理,指导学生观察,帮助其理解知识。还可利用翻转课堂、微课等借助网络平台实施教学互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在课堂训练方面,生物教师制作电子课件时整合内容,确定信息技术运用的最佳切入点。例如在“伸肘与屈肘”教学中,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再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并进行动感处理,引导学生直观了解人体关节,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为初中生物教学注入活力,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小明 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甘肃教育研究 2023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