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储能工业中的应用研究
杨雅心
海军装备部重大专项项目管理中心,北京 100070
摘要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储能工业作为平衡可再生能源波动性的关键环节,正面临技术升级与规模化发展的迫切需求。大数据技术凭借其高效的数据整合与分析能力,为储能系统的性能优化、安全管控及智能化调度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本文以锂电池储能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大数据技术在数据采集、建模分析及决策支持中的核心作用。研究表明,通过科学的数据预处理与特征提取,结合深度学习与机器学习模型,可显著提升储能系统的运行效率与可靠性。此外,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优化调度策略,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电网运营成本,为储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储能工业;锂电池;数据驱动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global energy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the energy storage industry, as a key link to balance the fluctu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s facing the urgent demand for technological upgrading and scaled development. Big data technology, with its efficient data integration and analysis capabilities, provides a new technological path for the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safety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scheduling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s. This paper takes the lithium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s the core role of big data technology in data collection, modeling analysis, and decision support.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rough scientific data preprocessing and feature 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deep learning and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the operating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energy storage system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addition, the optimized scheduling strategy based on the fusion of multi - source data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power grid operation cost, providing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ergy storage industry.
Keywords: big data technology; energy storage industry; lithium-battery; data-driven
0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在能源供应中的占比逐渐增加。然而,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1]。储能工业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环节,能够有效平抑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在储能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大数据技术能够处理海量、多样化的数据,为储能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本文将以锂电池储能系统数据为例,详细探讨大数据技术在储能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储能技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锂电池储能系统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点,在储能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随着锂电池储能系统的广泛应用,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如何有效利用,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锂电池储能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优化系统性能,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并实现优化调度[2]。
1 大数据技术在储能工业中的实践应用意义
1.1 提升储能系统性能
储能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其在能源系统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储能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优化系统性能。对电池储能系统而言,分析电池的充放电数据可以确定最佳的充放电策略,延长电池寿命。同时,通过对储能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系统中的能量损耗环节,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优化,提高储能系统的整体性能[3]。
1.2 保障储能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储能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其广泛应用的前提。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储能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4]。例如,通过设置合理的阈值,当电池的温度、电压等参数超出正常范围时,系统能够自动发出警报,提醒运维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故障的发生。此外,对历史故障数据的分析,能够总结故障规律,为储能系统的故障预测与预防提供依据,进一步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3 实现储能系统的优化调度
储能系统的优化调度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储能系统所处的电网环境、可再生能源发电情况以及用户负荷需求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制定出最优的储能系统调度策略。例如,在可再生能源发电过剩时,合理安排储能系统充电,存储多余电量;在用电高峰时段,储能系统放电,缓解电网供电压力,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此外,通过对用户负荷需求的预测,提前调整储能系统的充放电计划,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5]。
2 大数据技术在储能工业中的实践策略
2.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在储能工业中,数据来源广泛,包括储能设备自身的传感器数据、电网运行数据、可再生能源发电数据以及用户负荷数据等。选择合适的数据源,需要综合考虑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可用性。例如,对于电池储能系统,应优先采集电池的关键运行参数,如电压、电流、温度、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 SOC)等数据,这些数据能够直接反映电池的健康状态和性能。SOC是指电池的剩余电量与总容量的比值,是反映电池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同时,也要关注电网的频率、电压幅值等数据,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功率、波动情况等数据,以便全面了解储能系统所处的运行环境。本文选用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的电池健康管理数据集作为数据源。
采集到的数据往往存在噪声、缺失值等问题,需要进行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数据分析的重要步骤,其目的是提高数据的质量,为后续的分析建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集成等步骤。数据清洗主要是去除数据中的噪声和异常值,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滤波算法,滤除传感器采集数据中的干扰信号。数据转换则是将数据转换为适合后续分析的格式,如将时间序列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时间戳格式。数据集成是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整合在一起,以便进行综合分析。以 NASA 的电池健康管理数据集为例,对采集到的电池运行数据进行清洗,去除了噪声和异常值;将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时间戳格式,方便后续的时间序列分析;将电池运行数据与电网运行数据、可再生能源发电数据等进行集成,为综合分析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持。。
2.2 数据分析与建模
从预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特征,是数据分析的关键步骤。特征提取是指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能够反映数据本质特征的变量,这些变量可以用于后续的分析建模。
根据储能工业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模型,本文采用了深度学习中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利用历史的电池运行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通过调整模型参数,使模型能够准确地拟合数据,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
3结果分析
本研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锂电池储能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模型训练完成后。以 NASA 的电池健康管理数据集为例,在评估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结果时,本文采用了均方误差(MSE)、平均绝对误差(MAE)等指标。预测结果的均方误差为 0.02,平均绝对误差为 0.006,表明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尽管存在一定误差,大数据技术对储能系统运行数据的分析仍显著提升了储能系统的性能与管理水平,为储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4 结论
通过本研究,大数据技术在储能工业中的优势得到了充分验证。研究表明,科学地选取数据源、进行数据预处理和分析,结合高效的模型构建与训练,可以显著提升储能系统的性能与管理水平。同时,对储能系统运行数据的监测与分析,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此外,大数据技术还可助力储能系统的优化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些结论为进一步优化储能工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昱婧,张渊博. 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 科海故事博览,2025(2):64-66.
[2] 李根,刘珊珊.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储能系统故障预测与诊断方法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4,13(10):3653-3655.
[3] 刘运鑫,姚良忠,周金辉,等. 基于LSTM的锂电池储能装置SOC与SOH联合预测[J]. 全球能源互联网,2022,5(1):37-45.
[4] 李永娜. 大数据技术在大规模储能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 储能科学与技术,2024,13(4):1353-1355.
[5] 尹双宗.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能源电力系统调度策略研究[J].光源与照明,2024,(01):240-242.
作者简介:杨雅心(1997-),女,山西省长治市人,学历:大学本科,助力工程师;研究方向:深度学习,健康管理,设备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