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连彬良
福建省仙游县盖尾镇乡村振兴发展中心 351252
摘要:本文结合盖尾镇乡村振兴工作实际,分析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弊端。针对这些弊端,提出强化人才引育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组织管理和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对策,以提升集体经济运营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已成为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1]。盖尾镇依托特色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人才短缺、产业链条短、品牌效应不显著及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深入探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强化人才引育、完善管理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和推动产业融合,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核心政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农村集体经济在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各地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壮大集体经济和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了初步成效。盖尾镇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建设,通过湖坂村线面产业和新窑村陶瓷产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了集体经济的稳步增长。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第一,特色产业规模小、链条短,缺乏品牌效应,难以形成规模化效益。第二,人才匮乏,返乡创业人员数量少,乡土人才引育机制薄弱,导致产业发展创新动力不足。第三,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系尚不完善,运营效率较低,影响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整合资源、联结农民与市场的重要职责。增强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现状分析
(一)人才短缺与创新能力不足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人才短缺与创新能力不足”问题依然是制约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2]。根据盖尾镇2023年和2024年乡村振兴工作的相关总结和计划,人才匮乏已成为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返乡创业人才数量不足,乡村振兴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有限。尽管盖尾镇通过政策扶持和项目引导鼓励乡贤和在外创业人士返乡投资,但真正回流的高素质人才较少,缺乏具备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湖坂村线面产业虽具备一定的传统优势,但在产品创新、品牌打造和市场拓展方面仍显薄弱,难以突破传统手工作坊式生产的局限。现有农村人才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业发展缺乏活力。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和市场运营经验,思想观念较为保守,难以引领集体经济向现代农业和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农业产业链条短、加工环节薄弱,缺乏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新窑村陶瓷产业虽有历史积淀,但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塑造上缺乏创新思维和有效措施,制约了产业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基层集体经济组织对科技和数字化手段的运用不足。尽管政策鼓励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发展,但农村地区在技术推广、设备投入和人才培训方面相对滞后,导致农业生产效率和集体经济运营水平提升缓慢。
(二)产业链条短、品牌效应不显著
以湖坂村的线面产业为例,尽管湖坂村享有“线面村”的美誉,线面生产技艺代代相传,目前主要停留在手工生产和本地销售阶段,缺乏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流程。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导致产品附加值偏低,无法有效拓展更大市场。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新窑村陶瓷产业上,虽然该村具有丰富的陶瓷文化底蕴,但产品多为传统工艺品,缺乏现代设计与创意元素,产品更新迭代缓慢,难以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品牌效应不显著,市场竞争力不足。盖尾镇在“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中,部分村庄虽然依托本地资源形成了特色产业,但品牌建设薄弱,市场知名度低。湖坂村线面和新窑村陶瓷产品大多处于自产自销或通过中间商销售的模式,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和营销渠道。缺乏专业的品牌推广和运营人才,也导致这些产品难以打开更广阔的市场,无法与外部知名品牌竞争。产业融合度不高,延伸发展不足。虽然盖尾镇积极推动农旅融合、文旅发展,但大多数产业仍停留在单一的生产销售层面,缺乏与文化、旅游、电商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前连村古民居保护和生态观光项目虽初具规模,但与本地农产品、文化体验等产业联动不足,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旅游品牌,导致集体经济带动效应不强。盖南村米粉加工厂的案例可以作为产业升级的对比案例。盖南村通过成立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利用科技提升米粉产业效能,走向标准化、现代化生产,避免了“看天吃饭”的困境。这与湖坂村当前的状况形成对比,可以作为借鉴方向。前连村的红菇流转中心 说明产业品牌效应的重要性。前连村成功打造了全市最大的红菇流转中心,而湖坂村线面产业尚未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和市场推广,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
(三)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与运行效率有待提升
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导致财务管理不透明、资产运营不规范[3]。项目决策过程中,存在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容易导致项目推进缓慢、资源浪费等现象。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层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限,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市场化运作能力,导致集体经济运营效率不高,缺乏创新与活力。集体经济运营模式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路径。盖尾镇部分村庄的集体经济仍主要依靠传统农业和土地租赁收入,尚未形成多元化的收入结构。集体资产管理利用效率不高,存在资产闲置或低效运作的现象,未能充分发挥集体资产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能力不足。各村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资源分散、产业规划不协调的问题,缺乏跨村、跨产业的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机制。盖尾镇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但各村产业发展各自为政,未能形成产业联动和集群效应,导致发展动力不足政府、村集体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导致社会资本和优质资源难以有效引入和整合。
四、结语
推动盖尾镇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针对人才短缺、产业链条短、品牌效应不显著和管理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应通过强化人才引育、完善管理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和推动产业融合等多措并举,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提升集体经济运营效益,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肖亚萍.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中国产经,2024,(09)
:140-142.
[2]郭云飞,李炜杰.乡村振兴背景下张家口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6(01):11-13.
[3]付大亿,李宇轩,张书航.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02):140-143.
[4]杨绍勤.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省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构建与实证研究[J].山西农经,2024,(07):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