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新闻创作模式的创新
戴亮
兴安盟融媒体中心 137400
摘要:新闻传播环境的迅速变革,催生了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融媒体背景下,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已无法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本文探讨了融媒体环境下新闻创作模式的创新实践、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研究发现,融媒体新闻生产需要采取集中统一策划、矩阵式分工协作、立体多维呈现等创新模式,但同时也面临人员素质、技术支撑、效率压力等挑战。因此,需要加强融媒体人才培养、提升技术应用水平、优化工作流程管理,以推动新闻传播业有效适应融媒体发展趋势。
关键词:融媒体 新闻创作 创新
当前,新闻传播领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社交媒体等新兴力量,正在重塑着新闻生产和传播的方方面面。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生产者也不得不随之作出相应调整和创新。在这一背景下,"融媒体"的概念和实践应运而生,成为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新闻生产环境的变革
1. 受众分众化
与媒体形态多元化相呼应,受众群体也日趋分众化。过去,大众传播时代的新闻面向整体受众,内容相对同质化。而今天,由于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受众对新闻内容的需求也日益个性化和细分化。不同年龄、地域、职业、爱好的受众群体,对新闻主题的偏好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新闻生产者深入了解不同受众群体的特征和需求,提供更加契合化、定制化的新闻产品,避免"一刀切"式的同质化内容。只有真正贴近受众,才能赢得他们的青睐与认同。
2. 传播渠道多元化
除了媒体形态和受众群体的多元化,新闻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也是融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传统的新闻传播主要依赖于报纸、广播、电视等单一渠道,而如今,互联网、移动通信、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层出不穷。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为新闻内容提供了全新的传播途径。不同渠道对新闻内容的呈现形式和传播策略有着不同要求,这就需要新闻生产者能够熟练运用多种传播渠道,实现内容的高效精准传播。同时,不同渠道之间也应该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形成整体传播合力,实现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二、新闻创作模式的创新实践
1. 集中统一策划
融媒体时代,新闻创作模式的首要创新实践,就是采取集中统一的策划方式。传统的新闻生产往往是各个平台、渠道自行其是,缺乏整体性的顶层设计。而融媒体新闻创作则需要在统一的策划中心进行集中谋划,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策划布局。策划中心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平台的传播特点,科学制定新闻报道的主题、角度、深度等核心要素,并合理分配各平台的报道任务。通过集中统一策划,可以避免各部门孤军作战、资源重复浪费的弊端,实现新闻创作的高效协同,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
2. 矩阵式分工协作
新闻作品如同盖房子,主体框架建起来后,还要进行装修才能投入使用。新闻稿件也是如此,需要精准修改[1]。融媒体新闻创作需要打破传统的条线分工模式,构建起灵活高效的矩阵式分工协作机制。不同于过去按平台分工的做法,矩阵式分工将新闻从业者按照专业能力和工作任务进行灵活编组,形成多维交叉的工作矩阵。例如,某一重大新闻报道可能需要文字编辑、视频摄制、数据可视化等不同专业人员通力合作,各自发挥所长,共同完成立体化报道。在这种模式下,新闻从业者需要具备多元化的综合能力,能够在不同工作岗位间灵活转换,与其他专业人员无缝协作。矩阵式分工有助于打破专业壁垒,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整合,提升新闻创作的质量和效率。
3. 立体多维呈现
融媒体新闻创作的另一大创新实践,就是采用立体多维的呈现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单一平面报道,融媒体新闻需要通过多种媒体形态、多种传播渠道,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现。例如,对于一场重大新闻事件,可以在报纸上刊发深度解析报道,在电视上播放现场直播,在新媒体上推出图文视频多维度报道,并通过社交媒体与受众进行互动。不同平台、不同形式的报道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建起一个立体化的新闻呈现体系。通过这种创新模式,受众可以全方位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获得更加全面、深入的新闻体验。
三、新闻创作模式创新的挑战
1. 人员素质需求提高
融媒体新闻创作模式的创新,对新闻从业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新闻工作者通常只需掌握单一领域的专业技能,而融媒体时代则需要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新闻采写功底,还需掌握多媒体内容制作技能,熟悉各种新兴传播渠道的运营规则。同时,还要具有跨平台协作的意识和能力,能够灵活高效地完成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
2. 技术支撑需求增加
融媒体新闻创作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这对新闻机构的技术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从采集到生产、传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云存储、5G传输、人工智能等,以实现高效智能化的新闻生产。同时,不同平台的技术标准和需求也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另外,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新闻机构还需具备技术前瞻性,及时更新和升级相关设施设备,以免陷入被动落后的境地。
3. 内容生产效率压力
融媒体新闻创作模式的创新,无疑会加大内容生产的工作强度和时间压力。由于需要针对不同平台、不同受众群体进行内容定制,新闻从业者需要同时兼顾多个维度的创作需求,工作量自然会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融媒体时代下,新闻机构需要第一时间跟进热点事件,快速制作并发布相关报道,以抢占受众的注意力。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
1. 加强融媒体人才培养
面对融媒体新闻创作模式创新带来的人才挑战,加强复合型融媒体人才的培养培训显得尤为迫切。一方面,高等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将融媒体素养纳入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跨平台创作能力和协同意识。另一方面,新闻机构也需要加大内部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在岗人员进行多媒体技能、新兴传播渠道运营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应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鼓励员工在不同岗位间轮岗交流,形成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2. 提升技术应用水平
为应对融媒体新闻创作对技术支撑的迫切需求,新闻机构必须持续提升技术应用水平。一是加大技术投入,引进先进的新闻生产、管理和传播系统,如大数据分析系统、云存储系统、5G传输系统等,为融媒体创作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二是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和引进的方式,打造一支精通新闻生产技术的专业团队,确保新技术的高效应用和维护。三是与科技公司、高校等机构加强合作,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和升级相关设备,避免技术落后于时代。
3. 优化工作流程管理
为缓解融媒体新闻创作带来的内容生产效率压力,新闻机构需要着力优化工作流程管理。首先,要建立高效的内容策划和分工协作机制,避免资源重复浪费,做到有序高效。其次,要加强跨平台、跨部门的协同配合,促进内容生产的无缝集成。再次,要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提高内容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同时,还需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结语
未来,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新闻传播形态也将持续演进。新闻从业者需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与时俱进地创新实践,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媒体生态中保持竞争力。融媒体将为新闻事业带来长足发展,但前提是我们必须主动拥抱变革,勇于创新求变。让我们携手共进,开启新闻传播的全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陈道峰.浅谈社会新闻的精品创作策略[J].中国地市报人,2024(0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