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研·备·践:“三新”背景下初中科学生活化项目式学习实践与探究

作者

朱丹

城南中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三新”理念为初中科学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新课标强调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实践性,要求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新教材则更加注重知识的更新和拓展,引入了大量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科学内容;新中考则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促使教学必须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

关键词:三新背景;初中科学;项目式

引言:

初中科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学科,生活化项目式学习的引入无疑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生活化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科学的魅力,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生活化项目式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三新”背景下,初中科学生活化项目式学习特点

(一)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生活化项目式学习强调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项目主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还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跨学科融合

生活化项目式学习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综合运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强调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在生活化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自主规划项目实施步骤,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同时,项目通常以小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注重过程评价和成果展示

生活化项目式学习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同时,项目最终有明确的成果展示,如实验报告、模型制作、演讲汇报等,这有助于学生清晰地表达自己在项目中的所学所思,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三新”背景下初中科学生活化项目式学习实践策略

(一)选题生活化,贴近学生实际

选题是项目式学习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挑选那些与他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作为项目的主线。这样的选题策略不仅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探索未知,感受科学的魅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计如“家庭厨房中的化学反应”这样的项目。这个项目紧密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烹饪活动展开,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实验,比如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食醋与小苏打相遇时产生的气泡现象等。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亲身体验到化学反应的奇妙,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理解酸碱中和、溶解平衡等化学概念。这样的选题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兴趣,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确保了项目既具有挑战性,又能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资源下顺利完成,为项目式学习的成功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规划细致化,明确目标与流程

选题确定后,教师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包括确定项目的目标、内容、活动流程和评价方式等。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确保项目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同时,活动流程要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以“校园植物多样性调查”项目为例,教师可以制定以下规划:

目标:了解校园内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内容:识别校园内的植物种类,记录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特征,制作植物标本。活动流程:分组调查→记录数据→制作标本→撰写调查报告→班级展示。评价方式:通过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综合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调查成果。

(三)实施合作化,促进团队协作

项目式学习通常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科学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特征,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穿插安排到项目学习小组中去,以实现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小组成员之间需要明确分工,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以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解决问题和调整计划。在“制作简易生态瓶”项目中,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制作一个生态瓶。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收集材料,有的负责设计生态瓶的结构,有的负责种植水草和放入小鱼等生物。在制作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需要密切合作,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生态瓶制作的方法,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多元化,注重过程与成果

在项目式学习中,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通过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项目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记录数据的准确性和团队合作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成果性评价:根据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观察记录和数据图表等成果,评价学生对种子萌发条件的掌握程度和实验技能的提升情况。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展示,通过口头汇报和实物展示的方式,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结语:

在“三新”背景下,初中科学生活化项目式学习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新大门。通过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项目主题,我们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了主动探究、合作创新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科学知识,更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初中科学生活化项目式学习的实践,让科学更加贴近学生,让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银维,王存宽.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科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以“水与我们的生活”为例[J].化学教学,2024,(10):42-47+63.

[2]陈美琴.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4,(15):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