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时代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与应对策略

作者

李婧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五中学

摘要: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推进,人类社会已全面迈入E时代。在此背景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系统剖析了E时代为教育工作者带来的双重影响——机遇与挑战,具体涵盖教学方法的革新、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以及师生关系的新态势等,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旨在强化教育工作者在E时代的专业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关键词:E时代   信息化   教学资源  专业发展

引言:E时代,即电子时代,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为标志,正深刻改变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教育领域亦深受其影响。教育形态正由传统的面对面授课模式逐步向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转型。这一转型趋势为教育工作者带来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教育过程的核心力量,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思考如何在E时代有效履行自身职责,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

一、E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机遇

(一)教学资源的极大丰富

1.在线课程平台的崛起

E时代催生了诸如学习强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人教点读等在线课程平台,这些平台汇聚了全国顶尖学府和教育机构的优质课程资源。教育工作者可从中获取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如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不同风格的教学方法展示等,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体验。

2.开放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

互联网上充斥着丰富的开放教育资源(OER),包括免费的教材、课件、教学视频等。教育工作者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灵活选取并整合这些资源,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可以从OER网站上下载世界各地艺术家的绘画作品高清图片,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艺术,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二)教学工具的多样化

1.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广泛应用

多媒体教学软件如PowerPoint、Flash等,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融合于一体的强大工具,有助于制作出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插入与课文相关的历史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2.在线教学平台的兴起

腾讯课堂、钉钉等在线教学平台不仅支持远程实时教学,还具备丰富的互动功能,如在线提问、分组讨论、在线测验等。这些平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3.教育类APP的辅助作用

针对不同学科和学习阶段的教育类APP层出不穷,如英语学习中的百词斩、流利说等。教育工作者可推荐适合学生的APP以辅助个性化学习,并利用APP中的学习数据分析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个性化教学的促进

1.学习数据分析的精准应用

在E时代,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教育类软件,能够收集到学生大量的学习数据,包括学习时长、答题正确率、学习路径等。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分析,了解每个学生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例如,通过分析学生在数学在线作业中的答题数据,教师可以发现某个学生在代数部分存在较多问题,然后为其提供针对性的辅导资料和练习。

2.自适应学习系统的引入

一些先进的自适应学习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这些系统,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难度水平下进行学习。例如,在编程教学中,自适应学习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编写代码的成功率和速度,为其推荐合适的编程项目和教程。

二、E时代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挑战

(一)技术能力的提升需求

1.软件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

教育工作者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教学软件和在线平台的操作。例如,要能够熟练使用视频编辑软件制作教学视频,使用在线教学平台的各种功能开展直播教学和互动。如果教师对这些技术不熟悉,就可能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技术故障,影响教学效果。

2.技术更新适应能力的加强

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快速更新,新的教学工具和软件层出不穷。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这些新技术。例如,当AI技术开始应用于教育领域时,教师需要了解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法,以便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二)师生关系的变化

1.沟通方式的改变

在E时代,师生之间的沟通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交流,更多地通过在线聊天、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这种沟通方式虽然方便快捷,但也可能导致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缺失。例如,通过文字交流可能无法完全传达出教师的语气和情感,学生可能会误解教师的意图。

2.教师权威的挑战

随着学生获取知识途径的多样化,学生可能会对教师的知识权威性产生质疑。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当教师的观点与网络上的某些观点不一致时,学生可能会提出挑战。教师需要更加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以应对这种权威的挑战。

三、E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应对策略

(一)持续学习与专业发展

1.参加专业培训

教育机构和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包括教学软件使用、在线教学平台操作、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培训。例如,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为教师进行视频会议软件使用的培训,使教师能够熟练开展在线研讨活动。

2.自我学习与实践

教师自身也要有主动学习新技术的意识,通过在线教程、技术论坛等途径自学新技术,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和应用。例如,英语教师可以利用AI工具如Kimi,天工AI等来制作相关的图片、音频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教师角色的转变

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是为了取代教师,而是为了与教师互补,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需要从“教书匠”转变为“学习兴趣的激发着”、“能力培养者”、“心灵沟通者”、“行为示范者”和“教育研究者”。

(二)重建师生关系

1.加强情感沟通

在利用在线沟通工具的同时,教师要更加注重情感的传递。例如,在给学生发送电子邮件时,可以在文字中多使用一些温暖、鼓励的话语,或者在在线聊天中适当使用表情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要定期安排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弥补线上交流的不足。

2.成为学习伙伴

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在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和研究。例如,在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组成项目小组,共同探讨项目方案、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增进师生感情,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知识。

四、结论

E时代为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对这些变化,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应对、主动作为,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加强团队协作与资源共享,关注学生需求与个体差异,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E时代的教学需求,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胡业西.E时代,我们一起成长——现代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速读(下旬), 2017, 000(005):207.

[2]应美珍.e时代,我们共同成长[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 2001.

[3]薛燕婷.家园共育走进E时代[J].新班主任, 2020(3Z):57-59.